第961页

我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当然是因为炮瞄雷达计算出的阵地坐标。

在记录下来的一连串炮兵阵地和门数上,我们可以对其简单的进行一些归类,也就是把阵地位置相同归为一类……很明显,这一类就说明越军重型迫击炮没有转换阵地在同一个地点连续开炮。

这其中还不断的加入一些新的坐标,这部份当然就是刚刚赶到并投入到战斗中的新的迫击炮。

把这些炮火的数量一加,我就得到七十五这个数字。

好家伙,七十五门重型迫击炮,两个迫炮团都不只了,也难怪越鬼子并不急于补充榴弹炮的缺口,这些重迫就足以弥补这个缺口了嘛!

我所不知道的是,其实越军之前在老山方向并没有这么多的重型迫击炮,而恰恰是因为两个炮团被打残了,一时又补充不上,于是再紧急拉了一个重迫团上来应急。

越军指挥官想的是……既然榴弹炮在中国军人的“新式望远镜”下连第二发炮弹都来不及打,那么补充更多的榴弹炮又有什么用呢?补充上来还不是一样让中国炮兵当靶子炸。倒不如补充一些更方便、机动更快的重型迫击炮。

按越军指挥官的说法,就是他们要用重型迫击炮研究出一种能与中国“新式望远镜”抗衡的打法,那就是用重迫打一炮之后马上掩蔽。

事后证明这一点的确可以做到。

越军的做法是先在反斜面挖好藏炮洞,这种藏炮洞不要求太大,刚好能容得下炮兵及重型迫击炮。在行动时,越军就用人力将重迫拖出去,打上一炮之后马上再拖回藏炮洞……

可以想像的是,在炮弹出膛飞往空中时,炮瞄雷达还需要的探测计算,得出数据之后我军还要将数据通过通讯设备通知炮兵阵地,而在这个过程中越军已经把重迫拖回藏炮洞里了。

相反,榴弹炮就因为炮身太重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机动,所以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只可惜的是,越军指挥官这个思路的确是对的,但现在他却还没准备好就突然暴发了这次战争……因为这个计划还在准备之中,所以藏炮洞根本就没有开挖,甚至在这时候越军还以为挖藏炮洞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躲进反斜面就可以了嘛!

但是他们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

“营长!”很快魏参谋就向我报告道:“100迫击炮准备就绪!”

“很好!”我点了点头,随手就把手中的坐标纪录递给了魏参谋:“以营为单位,对着这些座标打一遍,重复出现的坐标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