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页

当然,在选择卧底的时候我们都有经过细致的挑选,对于这一点我们是秉承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宁可少一点也不需要太多的人。

原因很简单,卧底这东西一个毒品组织里只需要打入一个、两个也就差不多了,通过他们我们也就能掌握到需要的信息了,人多了反而有更多暴露的危险。

于是就在我们基地风风火火的展开训练的同时,在不为人知的暗处就有一张网已经悄悄的向贩毒集团撒去。

“营长!”这天就在我忙着整理各地传上来的卧底情况的时候,陈队长就走进办公室向我报告道:“咱们的训练已经进行一个多月了,你看是不是……让同志们动真格的动上几回?”

“你觉得现在达到出动的要求了吗?”我问。

“差不多了吧!”陈队长回答:“再说了,这事总有第一回!”

这话是不错,而且像我们这样实验性的训练还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找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尝试是很重要的。

我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那你有没有准备好行动的计划书?”

“计划书?”陈队长为难的回答:“俺是个粗人,大字都不识几个,我就用说吧!”

“没问题,就说吧!”我对于这点实在有点很难想像,因为这陈队长做为一个反偷神手竟然不识字。

不过想想,又觉得捉小偷好像跟识字的确没有多大的关系。

“其实……也没什么计划!”陈队长想了想就说道:“就像咱们之前就讨论过的那样,把这些便衣警察给安排到边境一带,他们可以伪装成商人、乘客、小贩等等,甚至还可以出境进入缅甸的木姐,在那里观察毒贩就更方便一些。”

对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原因是缅甸对毒品的控制力度就远不如我们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毒品已经在这个国家泛滥开了很难控制的原因,我国的毒贩头目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而躲在缅甸遥控指挥,这样就不用担心会被我们“连根拔起”了。

也正因为如此,毒贩在缅甸境内时就会没有多少戒心,这自然也会给我们的便衣提供许多机会。

另一方面,咱们的公安如果是要出国执行任务的话,那就会涉及到国与国的外交问题,但如果我们只是派出一些“商人”或是“小贩”,就不需要这么多麻烦的手续了,毕竟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缅边境的玉器、金饰等贸易都是很频繁的,这也是中缅公路一天的车流量都有六千余辆之多的原因。

所以应该说陈队长的这个想法的确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