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看着这满地的尸体,我们几乎就能想像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是一场怎样的战斗。两名解放军战士掩护着四名重伤员在这里落后了,但他们却没有抛下重伤员独自离去,而是将那些重伤员安置在深沟里,然后带上所有的枪和子弹与敌人进行战斗……

虽说他们最终还是没能打赢这场仗,也最终没能保全伤员们的性命,但我们却在这里看到了他们拼搏的过程,也看到了他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精神。

两个人,面对越军百余人的进攻,却能打完子弹坚持到最后一刻……当场击毙的越军就有56人,这还不算击伤的。即使是战斗到现在的我,也很少看到这样惨烈的一幕。

“战斗时间大慨是在黄昏!”陈依依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很快就做出了判断:“他们是借着黄昏的阳光来抵挡敌人的,再加上这一带地形狭窄,所以才有这样的战果!”

看了看方向我才明白陈依依所说的“借着黄昏的阳光”是什么意思,那两名战士所处的位置是西方,正好背对着西下的太阳,而越军却是正对着阳光……于是在这阳光的刺激下几乎就可以说是睁眼如盲,再加上两名解放军战士占据了些地势上的优势而且在烂泥中把自己隐藏得很好,所以才能以两人力抗越军百余人而取得这么大的伤亡比。

只不过……最终他们还是没能坚持到我们赶来!

※※※

谨以本章向381团9连5班班长郝修常及战士辟祥恩致敬。

郝修常烈士和辟祥恩烈士在班日、坤通的防御中,为了掩护伤员而与敌人发生战斗,他们背着伤员突围,直到最后实在爬不动了,才把伤员和烈士安置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同敌人进行殊死的决战,在打完所有的子弹击毙56名敌人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第一百九十九章 联络

我们能为那几位烈士做的,也仅仅只是把他们的遗体搬进深沟中匆匆掩埋。这么做至少可以让他们的免于暴尸荒野让野兽裹腹。

我们也有想过将他们的遗体带回去,但却没有条件,主要原因是我们本身还在的寻找文工团的路上,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回去,带着尸体前进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速度且增加被越军发现的危险。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给任务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权衡之下我们最终还是觉得救人要紧……

在战场上往往要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通常我们也会以救人为先,这并不是说不尊重烈士,而是一种现实、一种无法死者已矣的现实……对于牺牲的烈士我们没法改变什么,但却还有机会不让更多的战士成为烈士。我相信,那些烈士也会理解我们这样的做法的。

又在黑夜中前进了几个小时,我们的速度也跟着越来越慢。

其原因一是因为在黑暗中很难分辩道路上的足迹,有时甚至根本就没有路可言,这常常让陈依依不得冒险打着蒙着黑布的手电筒。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离目标已经越来越近……离目标近虽然是好事,但要知道越军也在追着文工团,也就是说我们更有可能碰上的是越军特工而不是文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