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页

贞观攻略[校对版] 御炎 2882 字 2022-10-20

自己最熟悉的人们全部逝世之后,长安城已经是伤心之地,苏宁不愿意再一次接近那里。

不过在永隆十三年,四十一岁的永隆皇帝李象突然患病,短时间内重病不起,临终前将皇位禅让给了年仅十岁的第四子李昌,亲手将李昌扶上皇位,改元乾元,然后下达了最后一道召回苏宁的命令,拖着必死之躯,吊着最后一口气等待,这一次,苏宁没有拒绝,得知年仅四十一岁的李象突患重病,六十三岁的苏宁快马赶回了长安城,再次踏入了十数年没有踏入的长安城。

李象到底是等到了苏宁,病逝前一个月,苏宁赶回了长安城,见到了重病之中的李象,李象泪眼朦胧的握住了苏宁的手,请求苏宁担任尚书令的职位,他选择第四子李昌继位实属无奈之举,前三子皆不成器,嫡长子更不成器,他决不允许嫡长子继位,所以毅然决定把皇位传给聪明善良的第四子李昌,但是李昌年龄太小,年仅十岁,他希望苏宁可以辅佐李昌,稳定住朝廷,震慑文臣武将,乃至于不服气的诸子。

苏宁含泪答应。

李象抓住苏宁的手,说道:“愿相父从严教导昌儿,念及高祖、祖父、父亲之情义,护我大唐千秋万载,象儿不胜感激……”

苏宁哽咽道:“臣苏宁遵旨。”

李象看着哭成泪人的李昌,严肃道:“为父去后,你当以祖父事苏相,朝中大小事务,未经苏相允许,不得擅自决断,朝中一应人等,皆需听从苏相吩咐,内政外交,皆由苏相决断,而后方可付诸实施,如此,为父可以瞑目。”

李昌跪伏在地,哭泣道:“儿遵旨!”

永隆十三年七月初七,永隆皇帝李象病逝于长安城,享年四十一岁,上庙号中宗,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年仅十岁的乾元皇帝李昌登基即位,大赦天下,封一等秦国公苏宁为尚书令,为群臣之首,统领国政,内政外交,悉尊苏意,自乾元元年七月开始,苏宁成为大唐帝国实际上的主宰者,位高权重,然而苏宁恪守人臣之礼,并无欺凌幼主现象发生,为一时美谈。

如上朝礼仪为皇帝先坐,群臣后坐,小皇帝李昌尊敬苏宁,上朝时先向苏宁行礼,让苏宁先坐,苏宁不坐,一定要皇帝先坐,自己后坐,小皇帝不知所措,苏宁就一直站着,苏宁不坐,群臣不敢坐,最后身边内侍劝说小皇帝先坐下,小皇帝无可奈何的坐下,苏宁这才朝小皇帝行礼,口称“万岁”,继而坐下,苏宁坐下,群臣方敢坐下。

小皇帝屡次对苏宁提出这一点,说这是父亲遗命,要用对待祖父的礼仪对待苏宁,自己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苏宁每一次都站起身子,严肃说道:“君臣之礼,岂可废之?先帝信任臣,将大事托付于臣,臣感激涕零,遂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疏忽,唯恐损坏国家大事,陛下年幼,然陛下乃万乘之尊,九五之帝!方圆万里数万万生灵之主!

老臣终究是臣子,陛下是皇帝,做皇帝,就一定要有威仪,知礼仪,否则何以服众?老臣不过代替陛下执掌朝政数年,待陛下成年,自当归政于陛下,难道到那时,陛下才知道礼仪之重?愿陛下今后不再提起此事,老臣方能安心,否则,老臣死后有何面目面见先帝?有何面目面见高宗皇帝和太宗皇帝?”

小皇帝李昌感到前所未有的被尊重的感觉,自此之后对苏宁愈发恭敬,内政外交,悉尊苏宁之意,官员任免,乃至于嫔妃选择,都一定要苏宁帮助他决定,苏宁给出自己的意见,却也让李昌学会自己选择,而不是单纯的依赖自己,他竭尽全力要让李昌明白,皇帝,可以自己决定事情。

年复一年,李昌逐渐成熟,乾元七年,四朝元老,年已七十的尚书令、秦国公苏宁上表辞官,以皇帝李昌成年,学识充足,可以独立为帝为由,归政于皇帝李昌,请求致仕。

李昌大惊,满朝文武大臣大惊,纷纷请求苏宁继续留下来担任尚书令之职,执掌朝政,苏宁坚定决心,三次拒绝皇帝李昌之任命,执意离开朝堂,李昌再三挽留不得,只好挥泪送别苏宁离开长安城,李昌还打算为苏宁进爵为王,苏宁坚辞不受。

乾元七年,大唐第五代皇帝李昌的统治时期,苏宁身边一个同时代的友人都没有了,程咬金在乾元二年病逝,自己亲自为他拟定的谥号,程处默也在一年之后病逝,李伯瑶在乾元六年病逝,杜荷、薛仁贵、王玄策等人垂垂老矣,苏宁不知道自己这一走,是否还能见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