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页

贞观攻略[校对版] 御炎 2593 字 2022-10-20

也就是说在进入参谋总部之前,至少要有五年以上的戎马生涯,没有十年以上的经验是不可以成为参谋总长或者次长这三个主要职位的,行军之时,参谋要和大军在一起吃一起住,必要的时候也要一起作战,就算是文职,也要有军队的气息,这样的话参谋总部就会是一个非常精干的部门,完全可以将那些腐儒排除在参谋总部之外,这样,就可以从律法上将军权完全掌控在参谋总部和军队大将手中,文官再也没有参议军机的权力。

如此一来,任何单纯的文臣都不可以参与到军事指挥当中,今后发生了战事,就可以选择一名主将,和一名参谋长,进入军队进行指挥,参谋总部全权规划战事,当然,战场战机瞬息万变,遥控指挥乃是兵家大忌,陛下戎马一生,也定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战场大将和参谋长有权力根据真实情况制定战术,不按照参谋总部的制定去打。

当然这样也是要负责的,按照谁的战术去打,就要谁负责任,这一点无可争议,除此之外,臣建议改革兵部职权,兵部就不再负责军事指挥和军队统帅了,今后兵部的责任应当就是后勤保障和军官士兵的升级处理,也就相当于是后勤总管,而非军队统帅。”

苏宁的一番讲解将李二陛下说的连连点头,苏宁一边说,李二陛下一边翻看,很仔细地看着,苏宁说完之后,李二陛下抬起头,说道:“这个事情我会仔细考虑的,你要的书我很快就会送到你府上,这段时间里面我不会再让你做什么别的事情了,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二十岁的你,会和十五岁的你大为不同。”

第四百五十五章 着书立说

苏宁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靖,又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了杜如晦,分别表示了歉意,自己在短时间内不打算离开家里面,而是打断韬光养晦,读书修养,为今后做准备,所以今后军事大学和纵横司就要拜托了,希望师尊和杜伯伯可以恪尽职守,为大唐多做贡献。

除此之外,苏宁却是没什么可以嘱托的了,李承乾那儿和李泰那儿还是要去的,李二陛下没有答应自己的这个请求,只是将每天都要去改为了两天去一次,饶是如此也让李承乾和李泰大为不满,但是苏宁已经无可奈何了,这父子三人真会折腾人,想腾出点时间真正的读读书写写书都不行。

写书的计划,苏宁暂时定下来了两本,一本是三国,一本是《资治通鉴》,苏宁要史书和五年的时间就是为了这两本书,三国好说,通俗演义,故事性丰富,而并非探讨深刻的道理的学术之作,所以多花些时间写三国估计也就半年左右,苏宁不打算写《三国演义》,因为那里面谬误太多,要是写出来肯定有大麻烦。

而且苏宁很欣赏曹操与周瑜,但是这两人都是被罗贯中丑化的,所以苏宁不能接受《三国演义》的部分说法,苏宁要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写一本三国小说,当然大体的脉络还是离不开《三国演义》的脉络,只是关于人物的注解,苏宁不会像罗贯中那样偏向刘大耳朵和诸葛亮。

三国是好说,可是《资治通鉴》不好说,之所以要五年的时间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要那么多史书也是为了掩人耳目,但是仅仅五年的时间写出这样一部史书巨著也太假了,要知道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可是用了十九年的时间,自己要使用三分之一都不到的时间写这本书肯定要被广泛质疑。

司马光是何等大儒啊,还有那么多助手相助,也用了十九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把这本巨著写完,几乎是用生命在写书,奠定了他的文坛地位,而苏宁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少于十年写完这本书,所以苏宁的打算是先写一些,慢慢来,反正资治通鉴也是很多朝代的单独卷,一卷写完还有另外一卷,好多朝代,自己可以慢慢来,但是不必等到全书写完之后再说,可以写个五六卷就拿出来给李二陛下掸一眼,好好重新给自己定个位。

三国什么的可以立刻就开始动笔写,玩一回连载,至于资治通鉴神马的要等一等,缓一缓,就算是抄写,也需要了解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很多历史知识苏宁自己也具备,而且也有和司马光不一样的历史想法,有些地方可不能顺着这个老家伙来,资治通鉴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完美,但是至少,要把已知的不完美的地方改过来。

决定下来之后,苏宁就让四大护卫出去购买大量的笔墨纸砚,为自己的写作做好万全的准备,也要打下一些舆论基础,让大家都看到,等自己写出来之后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质疑了,更多的应该还是惊叹和敬佩才是……

说做就做,苏宁回到了阔别多日的家中,拜见了母亲和大伯母刘氏,还有大嫂秦梓月,还有小侄儿与小侄女苏庆云和苏庆仪,两只小肉球越长越快,已经渐渐脱离了肉球的局限性,开始向人的样子发展了,这一点苏宁很是欣慰。

至于剩下来的一个就是苏小妹了,一直以来都没什么空好好的陪一陪苏小妹,这一下子可就有足够的时间了,抚摸了一下苏小妹的头,和苏小妹好好儿的说了一会儿话,苏宁这才进了屋子,喝了一点儿水,把一张大白纸平铺开,提起毛笔吸饱了墨汁,落笔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堵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