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累晕过去?”皇帝疑惑地看向朱棣。

“听说是为了给皇后娘娘彻夜抄写经书所致。”胡惟庸再道,“不过臣倒是奇怪了,这并非什么年节,也没到皇后娘娘的寿辰,燕王爷怎生突然要抄经书为皇后娘娘祈福?臣还听说,昨晚燕王府失火了。”

徐青青挑眉瞥向胡惟庸,觉得这老匹夫怕是在脑袋里脑补了一出大戏,很可能还是她和燕王本人都不知道的大戏。就怕这出戏不是真的,他还能编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说得像真的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卡、卡文了。

第51章 分别

“胡丞相表孝心, 分年节?”朱棣冷淡地反问一句胡惟庸。

胡惟庸讪笑一声, 忙拱手向朱棣道歉, “是老臣浮泛了,远不及燕王爷敦本去华。”

胡惟庸随即向皇帝和皇后表示,燕王爷此等孝心感天动地,实乃天下最孝顺的儿子, 理当嘉奖。

徐青青禁不住斜睨一眼胡惟庸,这老匹夫果然坏得很。先提出质疑, 质疑不成被反驳之后,便开始捧杀。

在场可不止燕王一个人是帝后的儿子,还有他的两位兄长秦王和晋王在。胡惟庸一句‘天下最孝顺的儿子’, 把在场的秦王和晋王置于何地?

徐青青再去看秦王晋王的反应,俩人的脸色果然都不太好。关键这俩傻子关注的重点不在于胡惟庸是否挑刺儿, 而在燕王为何非要在年节的时候抄经书‘鹤立鸡群’,又把他们给比下去了。

帝后此刻只顾着高兴四儿子孝敬, 竟因为抄孝经抄到晕倒,自然是想要顺应胡惟庸的话, 欲嘉奖朱棣。

徐青青觉得这祸有一半责任在自己, 如果她当时如果扯别的谎,而不是抄经书, 可能就没有现在的麻烦。当然以胡惟庸的性子,也存在着她扯别的理由,惹来更大祸端的可能。

“王爷性子冷淡,不及太子、秦王和晋王等兄弟们随和善谈, 故才会抄经表情,聊表歉意。王爷此番尽孝,不在为名,而在为己,胡丞相这一说,倒让王爷失了本意了。”

这种时候,朱棣自己不管怎么解释都显得不合适,反倒是她以在旁旁观的妻子身份来说,最合时宜。

胡惟庸没想到徐青青居然在这时候会插话,不仅坦荡地为燕王解释,甚至敢大胆地指责他。若非彼此立场不对,胡惟庸倒真有点喜欢上这丫头了,若是让他大儿子将她娶回来当儿媳,他定然会非常满意,即便她是自己死对头徐达的女儿他都不会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