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你可听过五斗米教?”

五斗米教,那个东汉后期盛传在梁州地区的宗教。

萱城故作疑惑,摇头。

“五斗米教,又称天师道,汉末年间,蜀人张陵创立五斗米教,教众能治百病且分文不取,只收取百姓五斗米作为报酬,故称五斗米教,张陵的第四代孙张盛将蜀地的五斗米教传播至梁州,梁州人张修遂主修五斗米教,后任教主,可蜀地的教众却不服张修,随后自立门户,创立文昌道,此后,天师道与文昌道便盛行一时,蜀地巴地百姓多信奉文昌道,而梁州百姓却信奉天师道。”

“这与张育有何干系?”

那些妇人笑道,“看来你果然不知张育内情。”

“张育正是蜀地文昌道的第十五代传人,自称张亚子,自封文昌君。”

萱城只知张育著书传道,却不知他原来竟是蜀地文昌道的传人,原来他还真不是像桓玄那样要当一个皇帝,他要发扬文昌道,要以思想统治天下。

“张育本是一介书生,其先祖历任晋朝秘书郎,可晋朝廷内,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世卿世禄,门阀贵胄等级森严,张育想要在晋朝传播文昌道,无异于白日做梦,秦王统治蜀地以来,言论自由,张育这才大收教众,时日已久,却背恩弃义,反抗秦王,可张育无军队,他上山请求流寇杨光帮助,这才有了流民跟随,杨光一介山贼,张育这才做了蜀王。”

这么一番话下来,萱城才真正知了张育底细,这些蜀地当地人对张育如此了解,他自愧不如。

方才她们提到张育的先祖在晋朝当官,萱城知道张育曾经跟随桓玄,晋朝四大家族,唯有桓氏一族出身微弱,不及其他三族,光凭军功显赫于朝廷,如此说来也合情合理,张育不可能与陈郡谢氏有交情,只可能投靠桓氏,所以桓玄与张育,各有所求,桓玄想要的皇帝,张育想要的以思想一统天下,正可谓一谋一和,可如今桓玄的军队败了,张育仅凭一人之力,能把他的文昌道传播下来么?萱城心中不禁一阵悲凉。

他长叹一声,“张育,时英雄也。”

“你不是来收复他们的吗?怎么同情起他了?你这人不仅知趣,还有趣的很,你是秦王的什么人,秦王到底长什么样?”

又来了,刚正经了没多久,萱城低声叹息,“唉,秦王真丑,你们不会喜欢的。”

“真的吗?我们喜欢丑的,若是我们帮助你们打败了流寇,秦王会召见我们吗?”

萱城呵呵笑道,“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