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探听到外面更乱了的消息后,夏澄带上她的馄饨回了小院。

这间她花巨资买下的院落,不知道究竟能住多久?

她得给自己找个出路,八岁的年纪,正是学东西的时候,不光夏澄自己要学,她还得让那些孩子们一起学,能安稳的学多久就学多久。

至于以后,目前看来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夏澄想起她在城外遇见的那位容九姑娘,或许她可以走一走这边的路子,容家大族,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比她现在一个拿着别人的路引当令箭的普通人要强。

夏澄在第二天清晨将所有人叫到一起,开了个早会,重点说明,她要请教习师父,还不是光一个人,要请俩,一文一武。

读书识字是必须的,拳脚功夫也不能落下,这样的乱世,光会读书可没用。

可不管是读书还是练武,都对钱财有很高的要求,她怀里的那点儿银子,给师父开月例都困难。

听了夏澄的话,一群孩童互相看看,难掩兴奋,他们不懂得养家的困难,完全没有听出夏澄的捉襟见肘。

倒是方家夫妇,对视一眼,若有所思。

能让孩子读书习字,他们是求之不得,但是他们清楚读书有诸多不易,习武更是要吃的极好才能不伤身子。

夏澄哪儿来的如此多银钱?就算真有,外面兵荒马乱,请两个先生过来,又能安稳多久?

夏澄的目光在所有人面上扫了过去,她能看出这些人简单的心思。

昨天晚上是这些人睡得最好的一个晚上,虽因为昨天来的晚,没有在街上买到菜,只是吃了一顿浓稠的,放了些许盐的粥,还有一个肉馄饨做配菜。

但对于逃荒之后缺衣少食的他们来说,那真是一顿可以算得上无比美味的佳肴了。

这样的日子,他们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啊!

他们很清楚,这样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夏澄给了他们第二条命,他们打心底里感激夏澄,愿意为夏澄肝脑涂地。

不管是幼小的孩子,还是老实的方家夫妇,都属于那些没什么心眼的人,这样的人简单好懂,夏澄攒的第一波班子,人员的忠心配置还行。

因为忠心,所以夫妇俩就直接说了。

“小郎君,习字练武不是简单的事儿,而且孩子们也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请教习先生未免有些浪费,不如送几个孩子去学堂,再送几个孩子去学武。”

刘五娘认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真要是每个孩子都会读书,她村子里怎么可能几十年都出不了几个秀才啊?

刘五娘的想法很简单,却有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品。

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两件奢侈品。

夏澄是想当然了,在她的世界里,孩子从小接受义务教育,大家都不是文盲,字总是认得的,可在古代,有的是人穷极一生也不过只认识自己的名字。

不如先分开,擅长习武的去习武,擅长习文的去习文,两边互相教导,又能省下钱财,又能巩固学识。

而且将先生请到家里的私教行为也不行,长阳偌大县城,定然有开设学堂的人,学文自有文学堂,学武自有武学堂,这一类学堂教的或许没有私教细致,但花费也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