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英亲王又道:“只怕太子身边,也少不了他们的人,甚至……”他看向皇帝,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只怕贺兰山一案,也少不了他们在其中推动。”

皇帝凝眉沉思:“你是说……”

“您可能不知道,当初臣弟搜集贺兰山案的证据时,几乎被太子提前扫清,直至周志坤可疑的外室被灭口,当时线索几乎是彻底中断了的。”

“可就在之后没多久,雪芙就突然出现,并且以她的话说,当初在贺兰山时是在混乱中走散了,之后更是潜伏在大军中调查内幕。但结合此次她突然反水,臣弟倒觉得她很可能提前知道了当时的圈套,眼看臣弟要被杀时躲起来了。”

“后来臣弟回京,追究太子在贺兰山案中的所作所为,她又恰到好处的出现,虽的确帮助了臣弟,但同时,也将太子和臣弟之间的关系推至不可转圜。”

皇帝很快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说,背后之人就是为了让你和长安关系恶化,甚至自相残杀?”

英亲王点点头,此时他虽浑身疼痛,但这疼痛反而激发了他的清醒,思维愈发理智,分析愈发清晰。

“但那次您没有重视贺兰山案,臣弟也退了一步,于是他的目的便未达成。紧接着就发生了城外荒山的分尸案。”

“太子在这案子里虽并不无辜,但那神医或许本身就是个陷进,太子身上的暗疾恰好被安插在太子身边的奸细知道,于是那神医便控制了太子的病情,那神医虽说是在研究医术,却掩饰不了他杀了几十人的事实。等这件案子爆发出来,又正好是臣弟主审,若不是您后来压下,太子的声望定会受损,而臣弟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也将会进一步恶化。”

“当时这桩案子里还有好些疑点最后也未能解释清楚,比如顾四到底是被谁重伤后留了一口气再扔到大理寺门口的?当初也是由他的嘴里告之臣弟太初苑的所在,臣弟也才查到这个案子的关键之处。”

元盛帝眼中冷光闪烁:“如此看来,这其中当真是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就是为了让我明国的未来储君和你这定国战神自相残杀,以使朝局动乱,他好乘虚而入。”

英亲王道:“臣弟现在都怀疑,太子是不是自尽。”

“而且太子刚过世,您尚处在悲痛之中,雪芙和康南就突然反水,此时只会让您对臣弟的憎恨达到顶端,若您稍微感情用事些,只怕过不了多久臣弟就会给太子陪葬去了。”

到了那时,损失了一个定国□□的战神,皇帝受到连翻打击日益老去,想必身体也会每况日下,虽膝下尚有几个儿子,但又哪还有精力去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储君?想必这时,就是那背后之人趁乱而出,颠覆朝纲之时!

元盛帝越想越冷怒异常,背心却同时沁出一层冷汗,若这一切当真是背后之人设计,那么他再被某些朝臣——像那段侍郎一般劝着严审,挑拨搬弄,虽他自诩冷静自持,只怕迟早也会对英亲王生出杀心。

皇帝的呼吸急剧起伏,脸色一时极为难看。

他一直忌惮‘端王之乱’,也一直以为扫清了那些余孽,哪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不知不觉中,背后竟藏着如此险恶的一条漏网之鱼,实在叫人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