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 63 章

从孙雪椰给自己太爷爷写信的时候,就注定了她绝对不会让孙雪椰如意。

她收拾了下东西,整理了思绪,想着即将回来的陆守俨。

她相信他,想和他在一起。

只是如今看来,这个希望是如此渺茫。

老太爷心里有伤,他对姑奶奶的失踪至今耿耿于怀,不知道是四十年的岁月让他产生了错觉,还是人年纪大了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执的臆想?

又或者,其实他向自己隐瞒了什么重要细节,其实他确切地知道姑奶奶就在国外活得好好的?

总之,他觉得姑奶奶为了一个美国男人抛弃家人不顾一切。

这是他心里的痛,这是他对自己格外严厉的根。

最近这一段,自己显然有些过于沉浸在这段感情中,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如果不出这件事,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现在,他看到了那封信,那封信几乎泼在了他心上,那么直接地将他隐隐担心的问题暴露在他眼前。

其实依老太爷的睿智,他当然不会相信那封信上的话。

所以老太爷看到信后,隐而不发,他在试探陆守俨,用自己的威严压住陆守俨,在看陆守俨的反应。

只可惜,后续陆守俨的所作所为在他那里已经是大错特错。

一错在没能及时化解这样一个前女友的纠缠,竟然还要和对方接触,以至于留下照片,这是当断不断,心慈手软,二错在让女方长辈看到这样不堪的言语,这是无能;三错在既然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在老太爷试探下,他依然没有坦白说出,这是不诚。

所以在老太爷这里,他给了陆守俨机会,陆守俨却没把握住,那陆守俨就已经被打入深渊,根本不值得信任了。

对于陷入这种情绪的太爷爷来说,是没有什么能让他满意的,除非陆守俨跪在他面前掏心挖肺。

但是陆守俨就是陆守俨,他有他的傲气,她也能看得出,陆守俨对于太爷爷的一些想法未必赞同,只是含蓄地以晚辈的恭谨来避免冲突罢了。

这样的他,要他折损傲气跪地求饶弃械投降割地赔款,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也没有必要为自己这样哄着太爷爷。

说到底,太爷爷是她一个人的太爷爷,其它人不过都是情分罢了。

他老了,没几天活头了,他要怎么样,自己愿意纵着,甚至可以赌上自己的婚姻来纵着,这是她的心甘情愿,也是初家最后一滴血脉理所当然的责任。

可陆守俨没必要,陆家也没必要。

这天初挽正在冯鹭希院子里背政治题,就听外面敲门声,冯鹭希开门一看,是陆守俨。

冯鹭希便笑了:“守俨你可算出差回来了,挽挽正学习呢。”

陆守俨一踏入院子,便看到了初挽,她穿着一件白色木耳领娃娃衫,下面是红色百褶裙,头发修剪成了齐耳短发,剔透清澈,却又娇艳水灵。

不过他进来后,她头都没抬,手里拿着圆珠笔,正快速地划过一行字。

有冯鹭希在,陆守俨视线也只是很快地滑过,之后很随意地和冯鹭希说了几句话,又问起最近初挽的学习。

初挽这才抬起头,讲了讲这次的政治辅导班,很不错,助益很大。

陆守俨看出她神情凉淡,显然有些疑惑,便试探着说:“有时间的话,我想着过去照婚纱照,你觉得呢?”

初挽:“婚纱照?”

陆守俨点头:“对,我听朋友说的,说现在结婚都要拍婚纱照,穿着白色婚纱,国外流行的,你看看要拍吗?”

冯鹭希听着,笑了:“拍,一定要拍,到时候咱们婚宴在北京饭店办,老爷子说了,咱得大办,到时候也需要一张大照片摆在饭店门口,那样才好看呢!”

初挽:“我最近可能忙,你也才出差回来,等我们有时间再说吧?”

陆守俨越发意识到了,他深深地看了初挽一眼:“行,那我们再商量。”

旁边冯鹭希看着这小两口,也是多少觉得有些不对劲,便笑着说:“不行你们周日就过去拍吧,正好周日我打算过去娘家一趟,家里就保姆了,也不好让挽挽一个人在这里吃饭,守俨你就带挽挽出去,四处逛逛,吃点好的。”

她笑叹:“挽挽最近学习可真是用功,经常学到晚上十点,周末了,也该放松放松。”

陆守俨自然应着。

冯鹿希:“走吧,先进屋吧,进屋说会话。”

一行人一起进屋,客厅里正播放电视,大家也就应景坐下看几眼,冯鹭希端了水果上来,让他们吃,她自己说是回房收拾下东西。

初挽当然知道,这是让她和陆守俨单独说话。

不过冯鹭希走了后,两个人都没说话,就那么看着电视,电视里又在播放《大侠霍元甲》,热热闹闹的,陆守俨视线一直落在画面上。

初挽见此,也就耐心地看电视。

看了一会,那一集结束了,陆守俨终于在霍元甲的主题曲中,缓慢地将目光调整到了初挽身上,却是问:“在这里住得习惯吗?”

初挽:“还行,大伯母对我很照顾。”

陆守俨略怔了下,深深地看了一眼初挽,不过他还是道:“如果觉得不自在,或者需要什么,和我说一下。”

初挽:“我知道。”

陆守俨声音略低下来:“挽挽,怎么了?”

初挽也就道:“有件事情,我想和你认真谈谈。”

陆守俨蹙眉:“挽挽,发生什么事了?”

初挽收回视线:“也不是什么着急的事,等明晚你下班回来,我们慢慢聊吧,这里不太方便。”

她声音非常平淡,平淡到仿佛说一下明天出去逛个街。

但是陆守俨却感觉到了,她情绪明显和以前截然不同,那是一种将人摒除在外的冷漠和遥远。

初挽:“明天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