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 25 章

重回天灾囤货忙 织吖 2114 字 2022-10-19

中稻九月收割,晚稻十月收,但那个时候不管地里有多少即将长好的粮食,都只会在暴雨中腐烂。

今年官府农业部的态度也十分明显,用各种办法让农民们选择早稻而不是中稻和晚稻。

“说了的,我当时跟他说,不管他种什么稻谷,反正得在八月十号前送来,我再催催。”虽然是这么说,但俞大舅显然有些心不在焉的。

俞外婆却有些紧张地说:“他不是不想给了吧?今年粮价的确有点高,我看新闻里天天说什么粮食危机啥啥啥的,这两年天气是越来越怪了。”

“去年冬天过得像春天一样,今年春天像夏天,现在就更不得了了哦,天天说台风,结果呢?两个多月了,雨是一滴也没下,就咱们隔壁村的水库,听说都干了嘞!”

大舅妈拿出手机查了一下然后惊呼道:“我说呢!今年粮价翻了一倍,国家给到农民的收购价都到两块五一斤了!”

俞外婆:“不对啊,我昨天去超市买米还看到大米是六十一袋呢,没涨。”

附近超市的大米大部分是二十斤一袋,从四十五元到七十元不等,俞悦桐家里和俞外婆家买的都是六十一袋的东北米,米粒饱满香气扑鼻,算是非常好吃实惠的大米了。

他们这里的杂交水稻的产量高,但口感要差上不少,基本上是四十五元一袋,平均下来就是两块两毛五一斤。

稻谷带壳,去壳要钱,装袋要钱,重量还会多少变轻一些。

两块五一斤的稻谷收购价和两块两毛五的成品大米,这个价格有点让人不敢想象。

“粮食蔬菜的价格有官府调控,谁家不吃米啊,肯定是要□□的!放心吧,什么涨也不能是粮食涨啊!”俞大舅虽然这么说着,但心里多少有些不安。

俞悦桐的舅舅阿姨们不种地,叔叔姑姑们也早就不种地了,二十斤的大米足够一家三五口人吃上十天半个月的,没有天天去超市买米,也没有卖稻谷,所以即便到了现在,绝大部分的老百姓和他们一样,对粮食价格没有太高的敏.感度。

之前不知道可以当没发生,但现在既然已经意识到粮食价格的不正常,俞大舅就有些坐立难安了。

俞外公和俞外婆年纪大,小时候受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饥饿,一想到粮食可能出现问题,焦虑的神色几乎是克制不住地出现在两个老人的脸上。

俞悦桐立刻提议道:“反正大米这东西天天要吃,要不然咱们下去去批发市场多买点吧。”

俞外婆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连声道:“是该买点,得多买点。”

大舅妈也对着俞大舅催促道:“等一下你赶紧打个电话,不就是一千五百斤的稻谷吗,叫上老二一起去拉回来得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一千五百斤的稻谷撑死也就三千七百五十块钱,每家分一分就更少了。

因为就几百块钱的事,现在出门和朋友吃一顿可能就不止几百了,俞大舅也一直没上过心,但一涉及到粮价可能要涨,所有人都不太淡定了。

俞大舅打电话去问稻谷的事情,被问急了,对方才支支吾吾地说,愿意以一亩五百的价格当租金。

俞大舅听了都要气笑了。

一亩地三百斤的稻谷换成五百是赚的,毕竟这五百拿去批发市场买成品米,能买两百多斤,还方便。但这人做事不地道,让人心里有气!

“大舅,我给我爸打个电话,一起去他家吧。”俞悦桐显然是早就预料到了,把之前花了两块打印费的合同拿出来,“我爸那车能装,一趟就给拉走了。”

俞爸爸为了送货方便,一直开的是小面包车,一千五百斤的稻谷听着是挺多,但也就是十五个编织袋的事情,俞爸爸的面包车虽然看着小,但装这点东西简直是绰绰有余。

听了电话的大舅妈原本还有点上火,一看俞悦桐掏出合同,立刻就忍不住笑出了声:“还是咱们悦悦厉害,这人啊,最好还是能有个合同傍身!”

俞悦桐当初先斩后奏把合同打印出来的时候,背地里还遭过埋怨,说俞悦桐这样把好好的邻居弄生分了。

但事实证明一切签合同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