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页

距离有些远 林一平 1242 字 2022-10-19

她们经常和母亲吵架,母亲从开始逢吵必败 气得呜呜哭,到后来的以一敌三,这个三,包括了奶奶在内。

二年多的这样日子,他惶恐不安。慢慢地他发现了,父亲看不上粗笨的母亲。也不完全是粗笨,他看不上的应该是母亲的“懒惰”,但是在农村母亲就没有干过那些家务活,父亲也只是默默干了 没说过任何话啊。

把疑问都憋在心里,眼看着只在寒暑假回来的父亲越来越沉默,日复日 年复年的不再与母亲说话,眼看着他们成为路人。

在那小房里,她们坚持住了二年多。那房子是没有电灯的,那房子夏天是热得不透风 冬天是冷得每个砖缝都进风。直到父亲毕业了,到省院工作了,他们才得以搬到省院的筒子楼。

一个北向的房间,终年不见阳光。但是有点灯 有暖气 有水房 楼里还有厕所,比以前在农村好 比在爷爷奶奶家的小房子好。而且母亲也很快地有工作,自己和妹妹也添了新衣服。

多好的日子啊。但母亲拘着自己和妹妹,不准去爷爷奶奶家。每次父亲提起来,不准盘啊啊是过年,结果就是母亲的哭闹。

不好的事情很多,难为情的事情很多。自己转学去省实验初中部的考试没合格,然后要去小学部重读五年级 六年级。

至今记得当时那个头发花白的老教导主任的话——“这孩子天资一般,在农村读的小学,又在子弟初中耽误了。若是你勉强他去初中部跟读,他三年后肯定是考不上本部高中的。那以后也没可能考上大学。”

于是自己和妹妹都降级了。

然后父亲破天荒地开始了与母亲的第一次争吵。

责怪母亲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没管自己和妹妹的功课,母亲反唇相讥孩子读书的事儿,原来在农村就是父亲在管。

记得父亲曾问过母亲一句话:“那要你干什么呢?”

记得母亲的回答:“没有我,你早就累死 饿死在农村了。我给你老杨家生了长孙,是你家的功臣,你就应该打板供着我。”

父亲是不是愿意打板供着母亲他不知道。但他喜欢筒子楼里的生活,因为没了婶子和姑姑们的嫌弃眼神;他喜欢实验小学的老师讲得明白,又喜欢实验小学的环境。

但他难为情。因为自己在班级里个子最高,却是个降级生。小同学的起哄让自己惭愧得抬不起头 直不起来腰。但这样难为情的事儿,在父亲找过班主任一次后,也再没有发生了。

父亲那时在自己的眼里是无所不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