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页

可是,栗媛媛就跟疯了似的,愣是把这些事都说了出来。

这栗家的人……不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吗?

退堂之后,京城中流言四起,所有人都知道了沈家姑娘与于海还有严柏安之间的二三事。

简直是说书先生都不敢这么编!

外人眼中,栗媛媛当初身为商户养女,为了嫁入侯府绝食这事情确实好说不好听。但是,她无辜卷入几人之间的恩怨,险些弄丢了小命,也太冤枉了些。

好在,老天有眼,栗媛媛无事,还找到了亲生爹娘。

那沈妙青死了,于海夫妻和严柏安入了大狱,也算恶有恶报。

这些流言中,大半都是可怜栗媛媛。会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有人引导,太傅府和栗奚出了不少力。

身为官员,德行名声最是要紧。

严柏安与于海为了一己私欲,险些害死无辜的人,德行败坏。于海更甚,为了让夫人回心转意,居然毒死了对他有情的女子,罪无可恕。

朝中几位御史联名上奏,求皇上重罚,以儆效尤,让官员们谨示己身。

侯爷当初娶继室,委屈了儿女多年,却没想到儿女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女儿善妒,竟然要夫君杀人才肯回心转意……侯爷本来不信,可雪花刚落了胎,染红了公堂上大片青砖,证据摆在面前,容不得他不信。

他并没有为儿女求情,还上了一封折子,言侯府世子严柏安人品有瑕,担不起世子之位,求皇上废了世子,以后在挑德行俱佳者重新请立。

雪花与栗府女儿状告两位官员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朝中官员联名上奏请皇上重罚。

以防错判,皇上特让刑部重查,可事实就是如此。皇上大怒,当即下旨免了于海和严柏安的官职,让他们按律入罪,因二人是官员草菅人命,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最后,于海毒死人,判了秋后问斩。而严柏安险些饿死两位女子,判他流放,无召不得入京。严柏悦责令于海杀人,算是同罪,但她只是提议,最后判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