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页

林大夫看到这样的儿子,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些年来,吴家虽然尽量让小儿子过得好, 可那也只是吃穿上宽裕一些。他这些年什么都没学, 以后只能种地, 李氏亏欠了儿子,可林大夫认为自己也有责任, 如果不是他任由李氏胡闹,当年不让她去吴家待产, 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阴差阳错下多得了茯苓这个女儿, 林大夫很高兴,愈发觉得亏欠了小儿子。

他确实想弥补小儿子,可弥补不是任他为所欲为, 把人宠成一个废物。

该疼得疼,该学的要学, 该教的要教。

赵家人搬走了,林大夫整日除了教儿子,偶尔还去府城坐堂, 如今女儿定了亲事,他得帮女儿攒点嫁妆。

李氏和离之后, 怕李家又给她胡乱定亲, 一直留在吴家不肯回去。

吴家人本来就抠, 最喜欢占别人的便宜, 什么时候被别人占过便宜?

看李氏住着不走,三两天还好,渐渐地吴母就不高兴,加上李氏已经许多年没有干活,只是偶尔帮着做饭洗衣,并不勤快。日子一久,吴母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她不高兴,家里的人也别想高兴。吴用还好,他是亲儿子,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外干活。李氏一个外人,还是帮了吴家很多忙的人,吴母不好对着她摆脸色,于是,李桃花这个儿媳的日子特别不好过起来,吴母逮着机会就是一顿讽刺谩骂,着急了还拿东西丢她。

李桃花生下儿子之后,日子好过许多,眼见婆婆态度大变。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缘由。

想要日子舒心,得把家里这个外人送走!

可二妹帮了她许多,李桃花实在说不出撵人的话,于是硬扛着。

这一日早上,吴母又发了火。李氏心里也虚,主动端着一家人的衣去了河边洗。李桃花则趁着天气好,抱着儿子出去散心。

还没到聊天的地方,远远地传来一阵妇人的哄笑声,其中夹杂着“姐夫”,“小姨子”之类的笑语。

乡下妇人喜欢说些荤话,李桃花听了,本也觉得没什么,脚下继续往前。然后,那边几人就发现了她的到来,面面相觑过后,笑着跟她打招呼,却再不提方才的话头了。

李桃花面上和众人闲聊,心里却犯起了嘀咕。难道她们在说关于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