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69章(一更)

其中,在短跑技术上,苏谦常年在梦境空间中的训练已经刻印在了他的记忆本能中,随着身体力量的被激活,他的短跑技术不说是无可挑剔,但也已经属于国内绝对的高水准技术标准。

此前在国家队的讨论会议上,邢远志还讨论过这个问题,游云也适时给出了苏谦观察能力、模仿能力极强这个反馈。

国家队的教练组这才知道,苏谦那完全超出了普通选手水准的技术能力究竟是从何而来。

就连砍登·哈里斯的团队都被苏谦这种超乎想象的模仿能力吸引了,连连直呼不可能,并且表示一定想要亲眼见识一下这个中国队的天才选手。

总之,包括邢远志的团队在内,都一致同意了,在冬训期间,首要提升的是苏谦的身体基础素质与体能方面的能力,至于苏谦的短跑技术,则已经得到了国家队全体教练的基础认可。

游云笑了笑,道:“所以,从现在开始,先热身吧。”

苏谦‘嗷’了一嗓子,然后乖乖地应了声‘好’。

这要是半年前,苏谦哪里能想到,自己居然会心甘情愿地过上这种白天训练+补习,到了晚上梦里还要训练的日子呢?

游云为苏谦制定的这套训练方案,整体上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大胆的了,它的强度虽然很大,但是固定训练量,也就是组数比起田径队其他选手的训练量则又要小得多。

整套训练内核贯彻的是游云在布莱斯学院学到的理念,通过高强度高质量小组数的训练,达到对身体的有效锻炼。

这套方案最初在国家队内的反对票还不少,有多名教练都认为游云设计的这套训练方案,在针对专项的训练上有所不足,最后反倒是邢远志和砍登·哈里斯的团队先后发言表示了对游云的支持。

不远处,刚完成一组训练的蒋伟明、许凌云和吴建安正站在一起,吴建安看着苏谦的方向,觉得有点好奇。

“苏谦的训练量好像不大啊?”

蒋伟明没有评价什么,倒是许凌云答了一句:“训练量不在于大和小,在于有用处和没有用处。”

吴建安:“诶?老许,别这么呛嘛,我也不是说游云给的训练方案有问题的意思,我只是觉得……那可是游云诶!”

吴建安的年龄比许凌云小个快两岁,和游云、冼望星是同年龄段的,他当初没能被选入国少队,但是关于游云的传说他没少听。

他们那一辈的短跑选手,只要跑100米的,都仰望过游云。

十年前,那是全国纪录还在10秒15的年代,游云在那个时候跑出的10秒49,比苏谦正式打破全国纪录的消息还要惊人。

正式因为如此,后来游云的陨落也才那么令人惋惜。

几人只是简单地闲聊了几句,更多的专注力还是放到了训练之中。

这一次冬训的重要性田径队里已经反复提及,当然不会有人再不放在心上。

专注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苏谦的首日训练结束时,比训练场馆中的其他选手要更早一些,但是虽然他做的训练组数并没有那么多,可他这会儿也已经快要摊平在场馆中了。

果然,游云的方案跟他家魔鬼教练基本是同一个路数。

在训练的开始阶段,标准并不严苛,看似很容易达成,譬如苏谦曾经在梦境空间中饱受折磨的200米折返跑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