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第两百八十章清穿文世界40

居然是郎有情妾有意,果然是好姻缘!

雍正八年正月

子修的周岁是在畅春园举办的。

在这之前,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协商,雍正最终输给了他皇阿玛,把周岁的地点从紫禁城,改成了畅春园。

这一举彰显了这位永琏阿哥的地位,以及得宠程度。这是他阿玛都比不了的。

弘盼出生满月周岁的时候,都在病中度过,别说举办盛大的典礼了,就是小小的办一场都不成。

之后随着他长大,身子也一直不好,生辰,加冠也都不敢轻易举办。

而这小子却不同,一举一动都在万众瞩目之下,说是整个皇城的焦点都不为过。

周岁是要抓阄的,桌子上除了常规的物品,还有两代帝位的私印,甚至是一枚太子官印。

这原先是理亲王的,后来理亲王请辞后,就被封锁了,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出现在了这里。

众人见了忍不住心里一跳,然而再看上面的太上皇和皇上,两人都是乐呵呵地看着永琏在桌上爬来爬去。

说来,抓周这事,有人为了好彩头,会提前训练,但洛霜并没有这么做。

这孩子还需要什么好彩头吗?他的出生就决定了一切。

也许是天生的,这孩子在转了一圈后,先拿起了太子印章,然后把康熙雍正的私印都拢到了怀里。

“哈哈哈,好!吾家麒麟儿啊!”康熙哈哈大笑。

雍正也非常满意,露出堪称傻老头的微笑,“这孩子如果争气,苏培盛,宣旨吧。”

“是!”苏培盛离开激动地站到桌前,对着桌上尚听不太懂的永琏道,“阿哥爷,接旨。”

众人纷纷跪下来,心里都在猜测,难道是要封睿亲王世子了?

桌上的傻小子顶着一张好看到像天使的脸,双眼圆溜溜盯着苏培盛看。

他可没有跪着,而是坐在桌子上,左手拿着印章,咿咿呀呀说着含糊不清的话。

苏培盛笑了一下,满目慈爱地看他一眼,也没上前纠正他的姿势,直接打开圣旨,“自古帝王继天立极,必建立元储……睿亲王嫡子永琏,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上皇圣命……于雍正八年元月十三日,授永琏以册宝,立为皇太孙。1太孙殿下,接旨吧。”

说着他就把圣旨递到了永琏的面前。

永琏果断接了,拿到面前,还闻了闻,然后和三个印章一起,拢到了怀里。

这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这封圣旨意味着什么,可当他懂事后,这就是一份原本应该由阿玛承担,沉甸甸的责任。

只不过他阿玛装病装得太成功了,然后把自己给坑了。

可同时,阿玛也一直在自己的身后,就像永远可以依靠的大山,所以哪怕这份责任很沉重,可永琏依然走得很稳,一步一步,带着大清走向不敢想的盛世荣华!

然而在这一刻,桌子周围跪着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封太孙?这是什么操作?

他们不由向卫其轩看去,就见他好心情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再看他旁边的洛霜,也仿佛没放在心上,只笑吟吟地和太后说话。

在有皇子的前提下,应该是不可能封太孙的,不说别的,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例子明晃晃摆在那里,也是封了太孙,当了皇帝。

然后没几年,就被亲叔叔朱棣赶下了台。

现在的情况和当时不能说一模一样,但危机是相同的吧?

不,是更加严重!

太孙不仅有皇子亲叔叔,还有老一辈能干的阿哥们压着。

不说别人,站在康熙身边的理亲王,他能服气?

人家原本也是太子,是为了大清江山,才会请辞的,给弟弟当臣子已经委屈了,现在居然还要给侄孙当臣子,可不委屈大发了?

场上的众人,一个个拿小眼神去瞄那些老阿哥,新皇子们,就想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然后好作出应对。

然而他们看了一个寂寞,皇家的人对于这一封圣旨,全都心领神会,好似不值一提。

十三贝勒甚至上前,一把把永琏连同圣旨抱起来,抱到太上皇康熙的怀里,“皇阿玛,瞧瞧我们的小太孙长得可真不错,和他阿玛一模一样。”

康熙高兴地点头,“这孩子也和他阿玛一样聪慧。”

这是假话,刚满一岁的孩子,哪里就能看出聪不聪慧,只不过是康熙喜欢而已。

雍正也逗趣,“弘盼这小子天生的慧根,永琏和他长得这么像,肯定差不了。”

“最重要的是,这小子身体好,听说从生下来,就没病过,身子可健壮了。”理亲王也笑着打趣。

“是的,从没生过病,能吃能睡能玩,再没有这么见过这么健壮的孩子。”康熙乐呵呵的,看到了第四代的继承人,他能不高兴嘛。

众人见到了上面几位大佬的做派,忙纷纷上前恭喜,一人一句好话,把永琏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什么天降英才,什么绝世仅有,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洛霜听着就都忍不住怀疑,这真的是说我们家孩子?

我家这个胖小子,有这么牛?

说他继承了父亲的美貌,她相信了,至于智商,要真跟卫其轩似的,她还得担心这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不是说天才和疯子仅一线之隔,卫其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真是天才,可也疯得紧。

洛霜觉得,卫其轩的智商继承一半就可以了,这就能超过当代的大多数人,太多了不好,真的!

然而事与愿违,周岁后,这孩子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和他父亲一样的妖孽。

雍正十年

永琏四岁,到了进上书房的年纪。

按理说,他该和其他皇室的孩子一样,上第一小学,但是吧,两年时间他已经在卫其轩的教导下,学完了小学的课程,让他再去,就是浪费时间。

再说他是太孙,时间非常宝贵,于是雍正为了他,组建了新的上书房,里面有三十位老师,轮流为他讲课。

可他进去读了才一周,就不愿意去了。

洛霜好奇,询问道,“怎么了,是听不懂吗?还是不感兴趣呀?”

永琏撇嘴,小鼻子一翘一翘的,可爱极了,但说出来的话,却尽显嚣张,“他们连我的提问都回答不了,我能跟他们学什么?”

洛霜怀疑,这真的是她的子修吗?那个从小就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温润如玉,又成熟稳重的孩子?

她的子修,从来没这样狂妄过吧?

这就是洛霜的滤镜了,子修小时候也是狂过的,觉得天底下就他最聪明,其他都是愚蠢的金鱼,可卫其轩一出手,直接压下了他还没冒头的气焰。

告诉他,什么叫做你爸爸就是你爸爸,是你一辈子超越不了的爸爸!

洛霜那手指戳他,“小子,你这么狂,你阿玛知道吗?”

永琏一顿,辩解道,“本来就是。”

下午的时候,永琏被召进宫了,雍正,卫其轩,理亲王,十三贝勒,和那三十位老师都在。

永琏进去的时候,看到这阵势,也没有被吓着,给长辈行了礼,然后老实地站在卫其轩身边,要有多乖巧,就有多乖巧。

雍正的心里先是软了软,语气就放轻了不少,“听说你不上学,是觉得他们学问不够,教不了你?”

永琏扬起笑脸,甜甜的道,“皇玛法,是孙儿错了,孙儿不该不尊敬老师,孙儿一定知错就改。”

雍正顿住了,忘了该说什么。

这孩子太机灵太聪明也不好,能直直地抓住你的软肋,让你无从责怪。

理亲王一把抱住他,“也不全是你的错,他们学问不够,确实不适合当你的老师。但是永琏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你是知道的吧?”

永琏歪头想了想,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他们虽然不能像阿玛一样什么都懂,但总有我不懂的,所以我只要学他们懂的部分。”

那三十位老师顿时面红耳赤,一个个羞愧而已,被一个小儿说他们不配,这是何等的羞辱。

可偏偏,他们确实被太孙问倒了,问得说不出话来。

而说睿亲王什么都懂,他们也不能反驳,睿亲王确实妖孽一般的存在,无论哪一方面,都知道,并且了解得比他们还要深。

而太孙和睿亲王一样聪明,现在只是年龄小,阅历还不够,等他成长起来,是另外一个妖孽。

其中一位老师深呼吸,站出来,“微臣熟读百家典籍,不能说全部理解透,但可以给太孙提供想法参考。”

他旁边的也站出来,“微臣农家出身,在地方上担任县令二十三年,与民生一道尚有点经验。”

“微臣以书法见长……”

“主持修建了大清大半的水泥路……”

“微臣行军打仗三十余载……”

他们一个个报出自己擅长的部分,永琏听着听着,头渐渐垂了下来,耳根子有点红。

等到最后一人说完,永琏豁地抬起头,从理亲王的怀里下来,先对着那三十位先是一拜,然后跪在雍正面前,“皇玛法,是孙儿错了,孙儿不该瞧不起别人,须知这世上就没有真正的笨人,只要会思考,他们总会有自己的本领和见识。这次孙儿认错,以后一定戒骄戒躁。”

“好好好!”雍正喜悦地拍掌。

理亲王和十三也不由露出微笑,大清有这么聪慧又敢于认错的储君,实在是太好了。

见雍正等人都原谅了自己,永琏偷偷去瞧卫其轩,只见他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顿时心里大喊,“额娘,快来救宝宝,阿玛太可怕了!”

而这之后,他的阿玛会叫他见识,什么是真正的可怕!

这世界上有无数的知识和学问,不是狂嘛,且学着吧,你阿妈有本事叫你一辈子都学不完。

雍正二十年

永琏十四岁了,如果是以前,就是在十年前,这个年纪都该成婚了。

可随着这些年大清人□□发式地增长,人口需求已经从数量转化为质量。

再加上百姓的经济状况变好,医疗体系的完善,人均寿命增长,十八岁成亲的概念渐渐被普及。

所以十四的年纪,其实不该谈婚论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