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也难怪这群人读不好书当不了官,只能倒腾个晋江文学城过过瘾!

一想到自己之后可能还要替眼前这人“擦屁股”,安城知府原本心里对晋江文学城和秦关之的好感度一降再降,即将突破零点降到负值。

但就在这时候,秦门却从怀里拿出了一叠写满了字的纸,摆出了一副要和他促膝长谈的模样:

“大人,这是我们整个团队在看完了安城的资料之后,制定的抵达安城要做的各项事情的计划,您是安城老百姓的父母官,这些事情还要先请您过目指点一番,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安城知府一听,原本还笃定的想法瞬间又犹豫了——

若真像他想的那样,晋江众人只是敷衍了事,秦关之怎么可能这样自信主动站在他面前还要给他看计划书?

安城知府接过了计划书,自己翻看。

秦门所写的计划书内容和知府在朝中看到的那些是完全不同的,古代的计划书常常引经据典,所有的行为条例后面必然跟随着历史上成功的种种例子,而且基本也就说个大概,但秦门受的是现代的教育,教导自己的徒弟和小伙伴也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去教,所以晋江众人合力做出来的这个计划书格外的具体也格外的条理清晰。

省略了一个计划要写的目的意义等双方都有共识的内容,秦门的计划就分成了前期准备、到了安城之后要做哪些事以及预计多少时间内能看到怎样的效果。

所有的想法伴随着一个大概的数据,让哪怕对于娱乐行业和传媒行业并不了解的知府大人也能够通过这份计划书对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秦门在计划书中写的大部分内容其实都是在都城做惯了的,大致就包括了两个内容:

一个是定期举办晋江文学城早会(春晚)的事情,节目秦门已经在安排了,除了正在排练的相声、小品、歌曲之外,秦门还特地写信给距离安城比较近的几座城市,向他们那里的富户什么的借一下戏班和舞队,希望能让整个联欢会的节目更加丰富,从而吸引广大安城的观众,

一个是在安城设立一个晋江文学城分社。

之前也有提到过,原本按计划,在去年秦门一行人从都城出发的时候,姜国的南北就应该建立两个晋江文学城分社的,奈何中途遇到了种种之前没考虑过的问题,其中越山的分社在秦门的补救下磕磕碰碰建成了,可原本在另一个南方城市要建成的分社就只能泡汤了。

计划泡汤了,可当时为了建立分社准备的种种资源和安排却还在。

秦门的想法就是,反正都城那里所有东西和计划都还在,而按照他对圣人的承诺,安城早晚也要建分社的,干脆就趁着这次的事情吧分社建下来算了,什么报社、杂志社、旅行社,都可以仿照越山的规模和形式进行。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通过说书和报纸两个形式相结合向安城百姓宣传朝廷和圣人对他们的种种优待政策和生活的美好,二来,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让故步自封的安城百姓到外面看看,也让其他城的百姓到安城来,要知道,自古以来,人口迁移和通婚就是促进社会融合的一大利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