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等各地的游客到了越山,看到越山比都城低了那么多的物价,越山人摆在小摊上的山珍和草药难道他们会不买吗?越山当地独特的美食他们难道会不吃吗?听到用乡音唱的曲子他们难道会不看吗?

而这些,哪样不要花钱?这不是样样都让他们把钱留在了越山吗?”

秦门说到这里,露出一个笑容:

“如此一来,越山的百姓还会像现在这般整日祈求这一次进山能有好收获吗?大人还会如同此时这般‘苦山’么?”

有句话说:“天下苦秦久矣。”

说的是当年秦国横征暴敛,让天下百姓受到其压迫,痛苦不堪。

而对于越山的百姓和知府来讲,越山又何尝不是苦山久矣呢?

山是无法搬走的,愚公都只能依靠神明,何况是他们这群凡人?

既然山注定在那里,他们唯有换种方法继续“靠山吃山”。

身为知府的岳大郎并不知道秦门口中的“旅游业”究竟会不会如他所说这般辉煌,听惯了一般人吹牛的他对任何事情都要保留三分的警惕之心,不敢全信,也不能全然不信,但仔细想想,从道理上来讲,越山发展所谓的“旅游业”完全没有问题啊!

他只需要支持晋江文学城在越山发展旅游业,再说服朝廷以“官方”的名义为这家旅行社作担保保证人家不是人口贩卖,给予他们所谓的“旅游证”、允许他们带外地的游客来越山玩,定期派兵和官差肃清沿路的猛兽和山匪(这本就是他日常要做的事),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再动手去做……

成本低廉,但收获却有可能会很丰厚。他虽然不是商人而是个父母官,但说实话,在官场上,尤其是在地方做父母官的,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为本地百姓谋出路,谁不是像个商人一样精打细算做买卖呢?

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何不做?

岳大郎当机立断开始写加急的奏折打算趁着下一次朝会开始前把它送到都城,争取早点得到朝廷的支持和同意,把越山发展旅游业这件事给定下来。

与此同时,离开了知府大人府邸的秦门整个人就像是机器人充了电一样,一改之前的病气和颓废,直达岳府把生无可恋的岳三郎从府里面给拖出来——

“是时候制作一条越山的旅游路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