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这些感激当然都是真的,之前他特地请了和他一起逃到都城的同乡们吃饭,为的就是表达这份感激,而他对有亲自照顾他的老村长和宋家两兄弟的感激更深一点,宋家的那口锅已经送了他们,村长家的却因为那时候钱不够没能送过去,如今他领了端王府的一月一两银子的工钱,自然有钱能补上给村长的那口锅了。

老村长收下了锅,便留了秦门吃饭住宿,一边喝着酒一边和秦门忆往昔。

老人家都格外喜欢忆往昔这个环节,他们会从面前这孩子小时候开始回忆,一直回忆到现在,然后就会忍不住开始回忆这孩子的父母,和他有过接触的这孩子的亲眷。

秦家并非一开始就是这个村子的人,秦家是前朝末年民不聊生逃难而来的一户人家,逃到晋江下游后,村中的族老良善,将他们留下,所以老村长并不了解秦家先祖,只识得秦门的爹娘和秦门而已。

村长先回忆了下当初秦门出生时候的事情,然后感叹了一下当年秦爹秦妈逃难而来的狼狈和秦家夫妻俩为人的善良,又欣慰地表示若他们夫妻看到自己儿子能在都城立足,必定很高兴云云。

而秦门也趁机加入了感叹,不过他的感叹不是感叹爹娘,而是自陈先祖——

他说自己之所以如今能在都城当一个说书先生,全赖先祖遗泽啊……

嗯。

嗯?!

刚才说的啥?!

有八卦的地方就有人民群众闪亮的眼睛,这话一出,顿时惹来了老村长一家人的注目,他们纷纷用眼神暗示着秦门多讲讲有关他祖上的事情。

秦门当然也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号召,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秦门编故事和讲故事的本事那是经过整个都城的食客盖章认证的,加之秦家祖上确实也有过当小官的祖先,他依托着原身脑袋里他爹妈给他讲古的记忆,再发挥自己同人大触的技能,最后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起承转合各大要素齐备,把自己从一个身无分文即将被赶出廉租房的小可怜到后来依靠先祖的教诲编写《少年包三天》,最后成为都城知名说书人的一个励志故事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生机勃勃……

总之就是讲得老村长一家人随着故事的发展一会儿泪眼汪汪一会儿又露出如同自家孩子长大成材的老父亲笑,感同身受。

与此同时,“秦大郎的《少年包三天》是根据他家先祖的故事改编的”这一“事实”也随着他们对故事的信任度加深,成为了一个他们脑中的既定事实。

换句话说,秦门通过一个精彩的故事成功让老村长一家人相信了他有个推官先祖,而只要老村长相信了这一点……

很快所有人都会被感染的相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