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他当然是凶手,只有他有作案时间和作案的条件!”

“他虽与皇子们无冤无仇,可他不是宋国人!他是辽国人!高丽与我宋国联姻抗辽,他是辽国派来的奸细他当然不想这件事情成功!”

“你说他为什么是辽人?还记得有一次沈捕快为了救我屁股上挨了刺客一刀的事情吗?我娘那天为他换药时就发现他屁股上有个狼的刺青!”

“公孙大人说过,只有辽人的身上才会有刺青!”

“……”

一个一个曾经埋下的伏笔被揭露出来,食客们也不得不接受沈捕快就是杀人凶手的事实,他们一脸悲伤地听着台上终于坐回到位子上的说书人讲述着沈捕快被揭穿后的反应,听着他就这样选择了自杀,以及在死前发表的“愿世界和平没有战争”的遗言,女孩子们掏出手绢捂着脸哭得不能自已,其他食客们叹息着,将这个故事里发生的故事引向现实,也发出希望姜国不要有战争的感叹……

第一个案件结束,聚在一起的食客们终于三三两两陆陆续续离开了方氏菜馆,一直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端王护卫队有聚集起来,另一边,小世子也终于发现了自家爹爹的存在,赶忙带着仆人跑了过来:

“父王!您怎么在这里?”

端王揉了揉自家儿子的头,又揉了揉他因为刚才那个故事伤感而发红的双眼,在思考是跟自家儿子说实话还是委婉地说个实话,不过显然小孩子还沉浸在故事的氛围里,并没有想要听自家父王解释的诉求,只是随口一问就把话题扯到了今天听的《少年包三天》上面了。

“这个《少年包三天》的故事可好听啦!”

端王听着自家儿子就这样一无所知地交代清楚了他其实在这里只听了四天的书,并不是在这个故事刚开讲的时候就进来听的,也不像他想的那样已经“夜不归宿”好一段时间了。一开始只是因为在下学路上看到有好多人往一个地方走,太好奇,跟随保护他的仆人们又没有阻拦,于是就进来了,结果没想到,这一进来他就被这个故事给迷住了。

“我从来,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故事!原来说书可以那么好听!”

小世子原先也不是多喜欢听说书的一个孩子,事实上大多数孩子都不太喜欢听说书,因为涉及一些男女之间的感情,要么家里的长辈不让他们听,要么自己也听不懂。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姑娘坐轿子掀开帘子看了外面卖画的书生一眼就会脸红,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男人花好多好多钱去给一个陌生的姑娘买簪子,在饮食男女听来怦然心动的段落在孩子的眼里毫无趣味,孩子们觉得还不如一起去抽陀螺。

但《少年包三天》不一样!

在包三天的故事里,一个简单的逻辑就是好人抓坏人,一群好人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群人之中找出坏人并把他抓住,这是他们能听懂的故事!

一开始只是几个孩子跟着父母来听,后来就发展成好多的孩子都想要听,而小世子也是小孩子,他当然也爱上了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