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惟楚有材

汉道天下 庄不周 1119 字 2022-11-30

刘协与桓阶聊了几句,很是满意。

虽然历史已经改变,桓阶依然是这个时代的士人翘楚,见识高过同时代的人一筹。

比起他,太守韩玄不过是个庸材。

这样的人能官居二千石,足以证明之前的察举制已经病入膏肓,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乱世不可能有所作为,治世也是尸位素餐,混日子而已。

回头问问司徒府,他是怎么能混到长沙太守这样的重要职位的。

刘协没有再和韩玄说一句话,反倒和桓阶聊得痛快,沿着屈原、贾谊的话题深入下去,畅谈他对士人的期望。

士是一个时代的精英。汉人质朴之气未脱,加之儒学浸染,还是有不少人推崇气节,以天下为己任的,与后世那种以精英自居,实则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刘协很珍惜这一点。

他觉得这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每到危难之际,总会有一批真正的士人站出来,抛弃个人私利,逆流而上,勇往直前。

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之所以费了那么多的心思,与杨彪、荀彧等人周旋,引导他们,刺激他们,甚至是逼迫他们,却又不肯撕破脸皮,大开杀戒,就是想保全这一分气节。

杀人很简单,但杀人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曹操、司马昭都曾大开杀戒,但是结果如何?他们打断了士人的脊梁,也摧毁了士人的家国担当,将他们变成了自私自利的伪君子。

司马氏篡魏的时候,士人拱手旁观。

五胡乱华的时候,王谢在江南清谈。

如何矫正士人偏激的习气,又保留他们的家国情怀,众志成城,共筑美好未来,才是他汲汲以求的目标。

投鼠忌器,难免束手束脚,不够痛快。

但治大国如烹小鲜,本来就是一件精细活,任性不得。

刘协对桓阶这样的务实派非常看重,遇到合适的对象就不会放过。与桓阶谈了半天后,他当场下诏,擢桓阶为侍中。

侍中是亲信之臣,地位仅次于散骑,也是安置武艺不足,无法通过散骑选拔的人才首选职位。

刘协亲政以来,擢为侍中的人屈指可数,贾诩、杨修、丁冲、荀攸,无一不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