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2章 愚昧和启蒙交织的大明海滨

出笼记 核动力战列舰 3846 字 7个月前

此时在校场上,穿着麻布衣服的新兵正在草鞋布鞋的训练。

站在红砖高楼上卫铿:“我也想要制造铜壳被甲单头,但是现在熟铁的枪管磨损膛线相当严重。而且中华乏铜啊。”

这些步兵们能在五十米上靶率只有三成。

卫铿极度怀疑他们遇到现在的明王朝铁蹄,有没有胆量开第二轮枪。

纸壳子弹有着严重的抽壳困难问题。

想象鞭炮塞入墙缝中炸了后的场景,想把碎纸抠出来?这都贴在墙缝里面了。

工业革命前夕,纸壳弹头的制作,那个纸,要浸润油料,然后用专门的压机重压,变成堪比金属的硬纸皮。而就算这样,在储存上,稍微受潮,这个纸壳又会松软,如果保障不足开火后抽壳困难必须要用耳勺一样小金属钩子掏出来。

所以采用还是最早去奥法位面时那个经验,卫铿干脆将步枪后膛设计成了,转轮式样,也就是左轮枪的有枪托加长版。由于击发零部件不靠谱,工业精度不够,拿陶瓷大缸土法硝酸制备化工太糙了,为防止底火自燃的要命问题,依旧采用燧发。

苏千恒面对这第一批一百人一组的本土渔民组成的部队,进行了训话。

三个月后,野蛮的教官们撸着袖子矫正所有人端枪械姿势:“子弹是笨蛋,刺刀才是好汉。你们手中的火铳主要是用来刺杀的,而开火只有你们长官下令,才能射击。”

这些新兵们领到的枪械都是一人长的,前段锋锐的刺刀泛着淬火的蓝色光芒,第一时间给人感觉到是一种冷兵器的效果。

所谓“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这是对着新兵蛋子们喊的话。

后世武器专家研究刺刀杀伤力和子弹杀伤,认为这是一种愚昧的判断。

后世武器专家说近代军官“不懂枪炮”,那么现在训练近代部队地军官说你不懂“兵”。

军队最重要的是纪律,冷兵器转入热兵器时代,由于开火会给刚上战场心里恐慌的新兵带来巨大心理依仗。而胡乱开火的新兵,浪费弹药倒是其次,更要命的是沉浸在开火中不可能接受其他命令。

一个不能听命令的士兵,已经不能算兵了。

要知道战场上不仅仅是要开枪,还要观察敌人目标,冲击敌人阵地,争夺掩体。树立旗帜,为炮兵的导引开火目标。

新兵的第一次战场射击,基本上是无法发挥子弹的作用的。一轮齐射啪啪,等到骑兵冲到面前就崩溃了。心里空空没有底牌,指挥官哪怕再有命令新兵也听不了。

所以在火器早期指挥官们选择用“刺刀好汉,子弹笨蛋”这个谎言,让新兵的注意力优先集中在自己的刺刀上,双手下意识用力是端着刺刀“戳戳戳”,而不是手指扣在扳机上。

而对于所有士兵来说:所有人一起“子弹射击”就是心理上一个底牌。

当所有人都有心理底牌的时候,那么部队的抗性就增强了。

所以苏千恒现在开始对麾下这些新兵蛋子强调:“好汉不先开枪,刺刀定胜负”概念。

卫铿摇了摇头没有完全制止,仅仅是在步兵操典中补充一条:“战术上尽量伏击战,利用掩体对砍冲锋,放近打,瞄准了打。”

同时,卫铿加强了伍长训练,这些伍长都是要求小学的数学、语文的文化,至少班长一级必须要会写战报格式,(小学各种留言条,请假信的格式),且会用直尺量地图上距离。

在军中娱乐中更是用江湖是方式,讲述中华战争文化经典,,例如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眼下的作战意义。

作为有一定将领水准的卫铿知晓:士气是一个浮动概念,火力的有效度,关乎于士兵的作战勇气,如何让火力的投射产生最大效用,这是一个军官必须要钻研的技艺。

…在此时东亚这片海上,一个全新武装集团开始崛起。…

关于浯岛上军队在方方面面都是新的,在某种程度上比北洋新军还新。

北洋新军是封建秩序下用举国的白银砸出来的一只作战力量,具体组织度仅仅相当于二十一世纪沙大户家的军队,并没有与经济产业海外贸易利益挂钩,一旦国库钱用完了,这样军队找不到经济支持,就会一哄而散。

北洋军队的小兵每月军饷是45两白银,按照可雇佣中层的工资来算,那时候一两白银是两千元钱,四点五两,就是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九千月薪。

现在,卫铿在购买本地军户名额上给他们的资金是相当大方,但是练兵给普通士兵的薪资只有半两白银,军官们只是一两银子月薪。

养军的关键不是在钱上面,而是在军兵待遇上面。

眼下在时空管理局这个新军中,所有生活用品都是不用愁,用的被褥都是织坊的麻布。每天发笔和纸进行学习。并且每个星期每个人都有玻璃罐头,而训练最优的团队拿双份。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军队中“待遇”是伴随着“军职”逐步抬升的。

整体来看,从军用物资来看,军费的大头是本土工坊供应,生产部分产品交给军用为“军税”,当然收了税要办事,军队会帮他们把物资卖出去。

军事力量是最蛮横,开渠道的力量。

工业时代部队比起封建部队,最大差别就是“养军”损耗,封建体系由于没有工业财政只能直接给赏银,而工业军队则是靠着工业生产提供的“待遇”来保障士气。

这一点来看,北洋其实本质上还是“旧军队”。

封建旧军队最终会因为封建集团的财政紧缺而崩溃,例如蒋某人的八百万大军最后只能发金圆券。

但对于工业部队来说,只要保住本土工业潜力,军事打通商业市场和原材料渠道。

那么养多少部队,完全取决于人口多少!两次大战中德意志的爆发就是如此。

眼下“社稷党”在大明海上边陲虽然只是立足一点。但卫铿也是准备有应对大明天军进剿“大打”的余量。

卫老爷估算了一下嘉靖末年的财政,好像还没有他孙子那么阔气。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