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烽火十国 青璃居士 1116 字 2022-10-17

但有些书友的观点,不是单指某一个人,可能是平时看书看剧,甚至看营销号已经留下了刻板的印象,对于一些真实的历史记载反而表示不解。其实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很多史籍都可以查找到,只是这些书友没有去查找。(非恶意)

所以当我看到一些,对某些真实历史有所质疑的评论,而且是不断抬杠的评论,是真的头疼,有些书友可能注意到,我前面部分章节,有在段落最末加上备注的习惯,就是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但用多了,就像是水文了。

下面举一个例子:

南唐的军制。有书友无数次说道,男主角怎么这么快就到节度使了?或者说,节度使怎么怎么厉害了?也有人提到,文中的降将怎么皇帝动不动给节度使,或者敢把他放到守卫皇城的禁军中?

实际上,节度使厉害吗?厉害,众所周知唐朝的安史之乱,不就是节度使作乱?而节度使的辉煌一直延续到了五代。

但南唐还真不一样。南唐的军制在五代十国中,几乎是最完善的,这里夹带了一点私货,我说的最完善,指的是对于维护皇权。

简直是宋朝军制的模板。

南唐的枢密院径直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又喜欢在重要战事中派遣监军,还把所有禁军几乎都分驻在全国各地,这些驻扎于地方的禁军领兵军官称为屯营使,对于当地的刺史,以及节度使,无疑起到了强大的制衡。

而南唐的节度使,实际上只有手下的州兵,比如的寿州,寿州城是清淮节度使的治所,其实也叫清淮军节度使,清淮军就是州兵,而同样驻扎在寿州的还有一支禁军,卫圣军右厢。

轮战斗力与装备,地方军是没法与禁军相比的。

当然也有例外,特别让皇帝放心的大将,可以同时领节度使以及禁军头衔。但只要在南唐国境内,四处都是禁军,只要你敢反,试试就逝世。

除非你能在国都,搞点特别的动作,涉嫌剧透,按下不表。

从南唐开国到灭亡,除了新占领的他国国土(如闽国、楚国),本土节度使造反成功可能性,几乎为零,史籍也几无记载,这还要感谢唐烈祖的功劳。

南唐政局长期稳定,与这种军事布局有着莫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