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北上驰援

烽火十国 青璃居士 1457 字 2022-10-17

抵达芍陂后,由于即将进入寿州地面,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战,李源决意让全军进行一次短暂的休整。

由于李源先前特意让林嗣昌在这些光州兵中,挑选出了数十名长得膀大腰圆的老兵,授与临时军职,犒以银钱,督促行军。此举果然收到了巨大的成效,经过高强度的行军之后,这些光州兵在扎营休整时仍然保持着严明的纪律,丝毫不敢有散漫和懈怠,而李源下达的军令也执行的井井有条。

众军士快速地吃完口粮,又给战马饮水,便即刻坐下歇息,李源却无暇休息,在简易的军帐中召集了周廷构、林嗣昌以及各营指挥使商议起军务来。

李源命人将舆图径直铺开,沉声道:“诸位,再往北走咱们便进了寿州地面。我大军自出了大别山后,一路北上并没有遇到叛军阻拦,这便说明了叛军主力已经大部收缩在寿州境内,而刘大帅所部先前在决水与光州溃兵遭遇。决水又在寿州以西,往北便是淮河无路可走。

故而刘大帅所部只能东进,据本帅推断,此时定然已在寿州城下,而扎营之处只能是城西,要么是城南。”

七八名将领目光在地图上凝视了片刻后,纷纷点了点头。林嗣昌此时急切地说道:“大帅,既如此,咱们该从何处进军?”

李源淡淡地回道:“如今战况不明,此行咱们只有八千兵马,加上刘大帅从濠州带来的两万驻军,也只有三万人不到。而叛军的兵力却难以推断。”

此时众将也开始了各自的思忖,周廷构随后出言道:“李大帅,那李金全手中的卫圣军不过两万有余,且战事已有数日。末将料定三万兵马已然足够,何况寿州城中还有刘节使的清淮军”

话语戛然而止,周廷构忽然想到了什么,随后发出惊呼:“难道清淮军——”

李源忽而长叹了一声说道:“若三万清淮军能尽起而攻之,李金全早已败亡!定是清淮军生了变故,寿州城有失,刘大帅才不得已率部前往,又命人前去鄂州求援!”

听罢,周廷构仍然是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口中不断地念叨着:“怎会如此?刘节使可是大帅的亲侄儿啊!刘家世代忠良,岂会行叛逆之事?难道刘节使遭遇了不测”

李源轻轻拍了拍周廷构微微颤动的肩膀,沉声道:“周将军,不必多想了!不管实情如何,莫忘了我军此行的目的。寿州是我大唐江北门户,不容有失,而刘大帅是我大唐忠良,同样也不容有失!情势紧急,我等应尽快确定行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