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今晚时分,张大将军浑身发热,精赤着上身在房里走动,侍候的丫环端了冷茶过来,他抢过来一口饮尽,只觉五脏六腑都如烈焰焚烧,但身体却似乎要飘起来,是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惬意,铁臂一伸便揽住了丫环纤细的腰肢,顺手便扯开了她的腰带。

丫环吓的哆嗦,小声求饶:“大将军饶命——”

上次为大将军侍寝的丫环不知为何,事后便被杖杀,这种事情虽然隐秘,但近两年大将军身边侍候的丫环总是动辄得咎,轻则挨打重则丧命,哪个来侍候不是战战兢兢的?

张大将军喘着粗气将她往榻上拖:“乖,好好侍候——”丫环惊慌的声音很快便消失不见。

天色黑尽,大将军房里五名先后被召来侍寝的丫环们穿戴整齐,抱着“偷得一命”的侥幸退了出来,互相搀扶着回下人房里去休息。

张大将军眉眼间尽是春风得意,仿佛一日之间便回到了壮年之时,那时候跟着先帝从尸山血海里拼杀回来,抓两名敌军年轻貌美的家眷回房,胡天胡地一夜都不觉得疲倦。

这种精力旺盛的感觉,已经许久未曾有过了。

端王说是神药,果然不错。

很快他又接到了一个更好的消息。

“什么?端王自请就藩?消息可靠?”

张大将军惊讶极了,这小子大病初愈,难道不正是在朝中大展拳脚之时?怎的要自请就藩?

前来回话的人小声道:“当时御书房只有陛下与端王,也不知道他们父子说了些什么,门口由赵大统领守着,我们的人也不敢进去,直到陛下唤人拟旨,才有人进去,只听陛下好像很是不舍,还念叨了几句,隐约的意思便是端王身子骨好了便应留在京里,却作甚非要跑到外面去之语,连圣旨都到端王手上了。但陛下舍不得端王,便留他在京中过年,据说开春之后他便要前往舒州就藩了。”

张大将军听此消息,皇帝又指给他的是舒州那穷山恶水,刚刚经历过大乱,很多人恐怕都吃不饱肚子,也并非什么富庶地方,一颗心更是放到了肚子里,得意大笑:“陛下早都应该想开了,端王一向病着,留在京中也不能替他为忧,何苦要拘着不放。既然端王殿下要出京,也算是喜事一桩,传话下去,近来在朝堂上对端王客气些,也别再事事针对他,省得让陛下心里不舒服。”

端王既然都聪明的自请就藩,等于自绝了继承大统之路,他也该抬抬手放端王一马了。

传话的人心领神会:“是,下官这就去传话。”

等人走了,张大将军只觉志得意满,余生再无隐忧,更有刚才老当益壮之举,对自己的身体以及未来张氏的权势期望更甚,也不知道是药性还未过,还是什么原因,他自上次脑中盘桓的念头不觉间又浮了起来。

——比起封益的软弱无能,一味妥协装傻,他觉得自己更有魄力做一位皇帝。

如果说太祖让他敬佩,那么封益便是他从小视为自侄辈的小儿,哪怕他如今儿女绕膝,高踞帝座,也不能让张大将军生出更多敬意,不过是他扶持上去的懦弱无能的小子罢了。

若是没有他扶持,封益的这个位子坐不坐得稳,另当别论。

第六十二章 一更

洛阳城中一条肮脏破烂的小巷子, 有位佝偻着腰的老婆婆小心的拄着拐杖在雪地中踽踽独行,路过巷子口时差点被一个雪团砸中。

一帮孩子们在雪地里疯跑,冻的通红的脸蛋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还有个猴小子逃窜的太急, 直直撞向了佝偻着腰的老婆婆,有匆匆路过的行人猜测那老婆婆要被他撞倒在地, 搞不好还会撞折了肋骨,没想到那老婆婆倒是身手敏捷, 在猴小子撞上来的那一刻拎住了他的后衣领, 轻轻一提, 猴小子便懵懵立在了她身侧, 连她的衣服边都没沾上。

路人还当自己眼花,再看时那老婆婆已经慢慢吞吞拄着拐杖继续往前走了, 还抻了抻衣襟,似乎是想让自己的衣服看起来更挺括一些。

还是个挺爱臭美的老婆婆。

老婆婆拄着拐走进了巷子口的小食店里,要了一碗粥慢慢的喝着, 掏钱的时候抠抠搜搜,却被一位年轻人按住了付钱的手:“婆婆, 这顿我请了。”

年轻人穿着体面, 以她的眼力便知家有巨资, 她不由抠搜的更厉害了, 还沙哑着嗓子拒绝:“小郎君, 不用了。”

年轻男人似乎看起来想做好事, 不但替她付了饭钱, 还非要亲自扶着送她回家,老婆婆再三拒绝,还试图甩开握在她手腕上的手, 但都没有成功。

“小郎君这是要做什么?”

年轻人不但模样长的俊,笑起来还十分的和气:“雪天路滑,晚辈担心婆婆走路摔着了,好心送婆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