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5 万历年间的抄本

可一想,这样一走了之也实在不是事。

毕竟是父母的一番心意,面子还是要给的。

大不了到时候找个借口拒绝得了。

嗯……见见也行,万一真是个不错的妹子呢?

抱着这小心思,王明远在家安睡一夜,第二天早上八点,被老妈拖着去了商场,王明远只能是无精打采地当一个行走的衣服架子,这一逛,就是一早上,宋淑敏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体力。

在换了数个商场,试了不下三十套的衣服后,好歹算是选定了三套休闲服,王明远终于得到了解脱。

吃过午饭后,王明远抱着从白启东哪里得来的盒子,去了明城景星花鸟市场,这里是明城市中心颇有历史的大众休闲购物场所。

花鸟鱼虫,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小猪小狗等宠物大军成行成市。

在这“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的地方,兰草、缅甸玉(翡翠)和古玩又是其中日常交易的大宗。

云瑞东路和云瑞西路有着不少古玩店。

明城远在边陲,历史文化虽不及中原腹地繁荣和积淀丰厚,文物古迹却也不少。

正因为偏远,古玩市场有欠发达,玩古的水平也有限,才得以留住许多老东西,据说,在此捡漏比在其它地方机会要大很多。

王明远没有那样的眼光,捡漏就不用想了,他只是单纯地想去看看这两本名叫《山家清供》的古籍的价值。

事实上,在来景星花鸟市场之前,王明远已经通过手机查过《山家清供》的信息,知道这是一本广收博采,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水果、动物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名称、用料、烹饪方法的书籍,其中又涉略不少掌故、诗文。

对于王明远来说,短时间内,这食谱派不上什么用场,因为它是南宋林洪攥写的闽食谱。

云省的菜和闽系菜,是绝然不同的,虽然大都是些家常食品,材料容易得到,但口味上区别太大,可以想象,真正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出来的食物,怕是很难被云省人接受。

不过,这书还是很有价值的。

其中不少方法制作出的食物,还有很好的医疗作用。

就比如“苍耳饭”。

采苍耳嫩叶洗净,用姜、盐、苦酒拌成生菜,也可以加米粉做成干粮,可治疗风疾。

又比如“地黄馎饦”。

用地黄捣汁和面做的面片,能驱治腹中寄生虫。

只是,王明远看到这些用料,非常怀疑其中的味道了。

原本是通篇文言文,王明远读着费劲,但这玩意儿,名头不小,貌似问世800年来,有很多版本,刊印的数量不少,就在2004年,云省的出版社都还有收录,除了原文,还有译本。在书店能轻易买到的东西了。

可以想象,一本闽菜谱,在云省的发挥空间了。

也难怪,白启东身为大厨,技艺却没有想象中高明的原因了。

不过,好歹也是本古籍……王明远还是想试试。

选了一家古玩店进入,王明远将来意跟店主说明,店主很快找来对古籍有研究的行家,然后,王明远得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这是明万历年间的抄本,存世的还有不少。

有点收藏价值,价值不大而已。

只是,在王明远付了鉴定费用,将书本重新用黄稠包裹,装进盒子,抱着准备离开的时候,王明远却被店家给拦住了:“这抄本,我倒是挺有兴趣收藏的,给你五位数,如何?”

五位数?

那也是上万的东西了。

王明远微微一愣,最终还是摇摇头。万把块钱,他现在还真不太放在眼里,反正价值不大,谁收藏不是收藏,干脆自己留着得了,说不定再多过些年,会变得更值钱,不管怎么说也是万历年间的老物件。

“十万!”

见王明远再次摇头,转身就走的架势,店家再次提价。

别说,这个价格,王明远还真有些心动了,可转念一想,王明远又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刚刚明明表现得很平常的,怎么感觉现在有些急了。

他细细想了下,忽然想起,刚才这店家请来的行家在对古籍进行鉴定的时候,这老板似乎不止一次翻看过这装古籍的盒子,注意力明显更多的时候是落在这盒子上。

难道……这盒子有什么讲究?

除了比一般的木材要重得多以外,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啊。

嗯……试一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