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阴谋与算计,公甫先生之殇!

其实说心里话,相比于只知道高喊仁义道德、礼法制度的程朱之学,胡元澄更加看好强调人之本心主动性的陆氏心学。

陈公甫瞧见天色的确不早了,他还要赶回城北住所,所以简单收拾了一下,便与胡元澄一同走出了官署。

学部规制一应与六部同,所以办公之地同样在紫禁城内的千步廊。

千步廊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其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余间,这便是中央政府机关六部百司的办公之地。

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陈公甫与胡元澄出了宫,坐上了胡元澄的马车。

胡元澄好歹也算是一部尚书,曾经又是安南国王子,生活水平自然还算可观。

二人在马车内长吁短叹,诉说着各自的愁苦烦闷。

陈公甫愁,愁在新学工作受阻,无人主持大局。

要是新学推广不成,好不容易等到的失望,直接变成了绝望,那会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胡元澄愁,愁在皇家制造局匠人不足,地盘太少,太子爷却又不同意扩建。

这明明都是汉王殿下临行之前,制定好的三步走强国战略,可是现在太子爷却突然变卦了,说什么国库空虚资金不足,都是些狗屁谎话!

说到底,那位宽厚仁慈的太子殿下,还是看不起他们这些匠人,不愿将匠人地位抬得与士人一样高!

上次朝会后,胡元澄也算是想明白了,为何那些程朱缙绅会强烈反对组建大明工会!

原因很简单,减免徭役赋税的特权,只能他们文人士子拥有!

地位卑贱职业卑贱的匠人,怎么能够同他们这些文人老爷平起平坐?

士农工商,这是中原历代王朝都不曾改变的固定阶级,甚至这种阶级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即便是颇有贤名的太子朱高炽,也是怀揣着这样的观念,刻意打压天下匠人!

要怪就只能怪汉王殿下心不够狠,他要是足够狠心,直接掀翻了太子殿下,自己入主东宫,那他们何必还像这般忧心忡忡?

两位汉王党羽互相倾诉,没想到越说越愁苦,索性寻了一处酒肆,二人你来我往地开怀畅饮。

苦酒入喉,直入愁肠。

不知不觉间,夜幕悄然降临,二人都已经喝了个酩酊大醉。

眼见天色不早,胡元澄搀扶着陈公甫,跌跌撞撞地走向马车,准备直接回自己府邸,让陈公甫暂住一晚。

毕竟这位好友住在城北,此刻再赶回去,只怕已经来不及了。

然而正当胡元澄艰难地将陈公甫扶到马车旁边,却发现自己府上的马夫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个马车。

他环顾四周,有些茫然的愣在了原地,随后放眼一看,却是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