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红尘有幸识丹青 阿堵 1604 字 2022-08-26

印宿怀觉得面前这位豪放而有礼,顿生好感:“不敢,曾大人客气。”

得知印大人是第一次到逸王府来,曾简很自然的充当起了临时东道主的角色,一一给他介绍在场主客双方的人物,说说王府的建筑格局,时不时穿插两件逸王的掌故趣事。

原来当初逸王自请入蜀,皇帝感动之下拨了一笔不小的建府经费,委托当时的蜀州刺史监督建造逸王府。刺史大人当然不会给皇帝省钱,何况逸王圣眷正浓,正该大力讨好,所以选了城南一片风水绝佳的开阔地带,把王府盖得高大宏伟,美轮美奂。又听说这位殿下满腹锦绣文章,生怕房子装修俗艳了不入其眼,请了好几位蜀中才子作顾问。据说当日逸王一行人入府之后,纵是看惯繁华,也叹息赞赏不已。

现在印宿怀和曾简所在的后花园,景致就堪称一绝:中间开凿了一个月牙形的湖,引入城外活水,湖上平建九曲廊桥,栏杆设计得刚及膝盖,镶满水色琉璃,白天看若有若无,此刻月光下七彩流转,教人心神荡漾。湖这边高低错落一排十几个凉亭,每一个大小形制都略有不同,与旁边的山石花木相映衬,尽得天然之趣。左右回廊曲曲折折通往前院。所有建筑,一色原木清漆,汉白玉台阶和栏杆,每隔十步挂一盏琉璃风灯。整个花园在月色水光灯影之中,简直不似人间。

宴席就设在凉亭里,每个亭子三五人七八人不等,丫头小厮们散立在背光处,随传随到,不需要时几乎感觉不到,真正宾至如归。

湖对面一片假山,规模不大,却很有重峦叠嶂之感,假山后隐约露出一角飞檐,可知其间另有亭台轩榭。在假山和湖水之间,搭了一座台子。看印宿怀眺望前方,曾简笑道:“听说今儿晚上‘莳花馆’的姑娘们会来献艺,红素姑娘准备亲自为逸王殿下献舞,在座各位都眼福不浅哪。”

时日再短,印宿怀也知道“莳花馆”是益郡最有名的烟花之地。据传这位红素姑娘出身名门世家,不幸落入风尘,整整十年在蜀州长盛不衰。正要开口,四周忽然静了下来,只见中间最大的亭子中站起一个人。

乍一看,此人一身装束极为简单,再过一会儿,就觉得他举手投足间风度翩然,浑然天成,如宝剑出鞘,光华隐隐,美玉入手,温润无瑕,让人舍不得不看偏又不敢多看。他那么自在随意,你心里却明明白白的知道有多么高不可攀。印宿怀只觉得,之前在京里见到的那些王孙公子,和这个人一比,全都成了死鱼眼睛。

曾简悄声道:“这就是逸王殿下。”印宿怀才回过神来,又听得一把金声玉振的嗓音传来:“感谢各位大人、蜀州父老们赏脸,小王在此谢过。”众人纷纷端着酒杯起身回礼。“今夜清光无限好,举杯同是有情人。不周之处,多多海涵,还请各位尽欢。”

刚放下杯子,管事引进一群人来,环佩叮当,暗香袭人,却是“莳花馆”的姑娘们到了。当中婷婷袅袅一名红衣女子,肌肤胜雪,眉目如画,走到逸王跟前盈盈下拜。逸王连忙伸手相扶,朗笑道:“红素,若不是借了马大人的面子,本王还请不动你呢!”

旁边马亭云打个哈哈:“殿下可不要拿我这把老骨头开涮。不是有你风流多情的逸王殿下,我这做干爹的等闲也见不到红素一面。”

“干爹——您也帮着外人寒碜女儿——”红素娇嗔一声,风情万种。近处坐着的几个官员都有些魂不守舍。

一时管事过来禀报,琴师鼓手都已落座,请姑娘们登台。红素行个礼,领着一群莺莺燕燕穿过湖面的九曲廊桥往舞台走去。王府的小厮在前头引路,将沿途的琉璃灯一盏盏依次点亮。姑娘们渐行渐远,仿佛落下凡尘的仙娥正在返回天宫。尚未开演,所有观众都已经深深的陶醉了。

第16章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离恨总成欢——成欢——归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