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李从厚人如其名,表面上是个忠厚老实的,他跟之前叛乱的秦王李从荣同母所生,一直对李从荣颇为恭顺,这才没闹出兄弟阋墙的事情来,而登基之后,也一直表现得颇为很是低调,甚至是老实得有些懦弱了!以至于有几个老臣仗着拥立之功,将李从厚的心腹都排挤出了朝堂,自个掌握了朝政,李从厚也只能忍了,大概是想要韬光养晦,等到自个羽翼丰满了再说。

就在大家觉得日子能太平一些的时候,李嗣源的养子潞王李从珂和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一起造反了。毕竟,这两人也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手里头大权在握,难免被人忌讳。那几个不过是有了拥立之功的大臣,忌惮他们的功劳,竟是要削去他们的兵权,还要将他们的儿女弄到京城做人质!这两人反应过来之后,一下子就炸了,直接喊着“清君侧”就起兵叛乱。

总之,段思平这边都已经将蜀中的情况理顺了,中原那边还打成一团呢,谁有空管蜀中这里的事情。

段思平在知道了消息之后,直接一咬牙,直接派人连夜偷袭,将汉中打了下来。汉中作为蜀中与关中的门户,可是个非常关键的地方,打下了汉中,可就没有什么地方能够阻止段思平从蜀中扩张了。

但是,打下汉中之后,段思平也无力再扩张了,毕竟,之前一场征战,已经消耗了许多粮草辎重,而且蜀中新下,也得好好安抚经营一番,起码要让蜀人真正归心才行。

只是如今,一些人建议段思平直接迁都成都,而大理的老人自然是不许,既然是大理国,自然是要定都大理城的,怎么能迁都呢!要是段思平已经打下了中原,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甭管是定都长安,还是定都洛阳,都没什么问题。可是,大理与蜀中都比较偏僻,难道大理就比成都差到哪里去了吗?

一番争执之后,段思平思来想去,最后直接宣布,册立段思瑜为皇太子,命段思瑜代他镇守大理,而段思平自个带着人留在了成都。

段思平这般考量自然有自个的道理,一来,大理就是国都,太子监国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二来,大理属于段家的基本盘,段家的威望在那里,段思瑜虽说年纪小,但是他的伴读,他的同窗可都不是什么寻常人家的孩子,有这些人的帮助,段思瑜自然能够顺利稳定局势。这也是让段思瑜好好锻炼一番,免得回头束手束脚。

而成都这里就不一样了,蜀中本来就是新下之地,说不定日后还有反复,因此,段思平必须坐镇这里,起码得等到蜀人归心为止。

段思瑜对此还是很兴奋的,他一直想要独当一面,如今算是有机会了,因此,乐颠颠地答应了下来,又缠着段思瑾回去帮忙,然后就带着人回去了。

段思瑾直接表示,自个最多只能帮他一年,之后,他就准备游历中原了!段思瑜一口答应了下来,心里却想着,回头自个再纠缠一番,哥哥一向拿自己没办法,自然还会多留一阵子的。

不过,段思瑜这次却是想错了,他可真是没打算在大理多留,他已经将长春门留下来的典籍都琢磨透了,收获很大,愈发想要去追查前人留下来的遗迹了!

按照长春门留下的典籍,这个世界原本层次应该很高,但是也不知道是遭遇了什么变故,才变成了如今这样一个灵气稀薄的小千世界。不过,既然长春门留下了自个的道统传承,没理由其他人就走得干干净净,啥也没留下来。

段思瑜其实也不指望段思瑾能帮他多少忙,正常情况下,段思瑾都是在做各种各样他搞不明白的研究,外头人所知道的那些,对于段思瑾来说就是九牛一毛而已。

这让段思瑜觉得段思瑾实在是距离自个太遥远了,这让他觉得有些不确定,因此,他才死皮赖脸地要段思瑾留下来帮忙。

段思瑾跟着回了大理之后,就开始拿出了火器的资料,叫人按照资料研究去了,自己却将长春门留下来的典籍里头粗浅的能够让普通人也修炼的部分打印了一些出来,放到了大内书库里头,作为段家日后的传承,然后又恢复了原本的作息。

那段莲藕被世界树的嫩芽摄入到了段思瑾的识海中之后,其中大半的精华都被世界树攫取了去,但是,世界树也给了那段莲藕不小的好处,那段莲藕只留下了最精华的一部分,竟是褪去了所有的后天之气,竟然有了逆反先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