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有也只是少数。所以刚开始怎么样,三四年、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差不多还是那样。

“你外公外婆老了不要你了你怎么办?”

“你不是不喜欢爸爸吗?那你妈妈结婚了你怎么办呀?”

常樾从记事起就听着这些问题长大,算是家庭便饭。即时八岁那年他换了个环境生活,面对的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的问题。

“你不是害羞吗?为什么还会上台表演?”

“你不是不喜欢吃糖吗?为什么还吃?”

八岁前觉得委屈,起码还能跟外公外婆偶尔撒娇,但后面就没地方了,只能自己化解,化解不了就随着时间的转化悄然堆成了心里走向未知地点的小道。

“不喜欢吃糖就绝对不能吃糖。”这句日渐形成的话让常樾在一段时间里很偏执,可是再大一点的时候,他又发现周围人自始至终都在言行相诡。

这让他觉得这个世界虚伪至极。

这个想法的出现,让他觉得很累。那时候他选择了忽视自我、忽视一切,分明置身喧嚣却总是神游天外。

有段时间他坐在教室里,听到别人谈论学习、考试成绩,明明只是学生的分内之事,他却觉得遥不可及

小时候的不幸,不可能因为别人无关紧要的几句安慰就真的放下。心中牢笼里孤独的困兽,非得尝试与世界脱节,去踩踩世间边缘的悍戾刀尖,还要抢在命悬一线之际了悟世界中心的善意,才甘愿放下过往种种。

所谓的向死而生。

即使这种方法有诸多诟病,后遗症也不少。但当面对的是被定义为“无伤大雅”的“童言无忌”,孤立无援的状态,也只好选择这种解决方法。

苏焰的声音清润带些低哑,碰撞着雨滴拍打伞面的啪嗒声,清楚又不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