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大理寺厨娘 橘绿 970 字 3个月前

现在不比交通便捷的后世, 冬日里照样能吃上南来的新鲜蔬菜。

在蔬菜种类本就稀缺的唐代,冬日更加难见绿叶菜的身影, 就算甄榛有商队偶尔送些过来, 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要想供给饭馆需求,还是得腌上几大缸泡菜、酸菜之类的过冬腌菜。

没错, 长安人民就是这么豪气,腌菜就是论缸算的。原本甄榛还好奇,为何即便是有新鲜蔬菜的现代,私房饭馆及周围邻居每每到了冬日仍要买上几百斤白菜码在院中。现在想想,这大概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记忆传承吧。

学着长安人民只腌些菘菜未免有些单调,甄榛搜罗来许多将要过季的最后一茬诸如藊豆、胡瓜之类的蔬菜, 再加上正当时令的罗菔、菘菜, 也算是凑了个“群英荟萃”。

菘菜自然是要用东北酸菜的法子来做才够味, 等冬日里围着炉火热腾腾地炖上一锅猪肉酸菜粉条,配上一碗稻饭,才算是冬日里最大的享受。又想到现代韩式泡菜也颇受欢迎,甄榛还分了一小部分菘菜做成了泡菜, 鲜红的辣椒酱配着爽脆的菘菜, 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幸好甄榛先前留了辣椒种,经过一个夏天的栽种培育收获颇丰, 不然这样大手笔,手中的辣椒怕是早就用光了。

至于剩下的罗菔、胡瓜之类的蔬菜,甄榛则是通通腌成了酱菜, 等到冬日觉得单调,就给来用饭的食客免费送上一碟,就当做招揽客人的小小手段。毕竟这年头舍得在冬季卖菜的食铺都少,更不用说是送了。

腌酱菜也不是一日就能完成的,仔细说来还有些麻烦。

罗菔、胡瓜提前洗净切条,按照食材、食盐十比一的比例腌一个晚上,激出新鲜的食材里的水分。

若想让酱菜能保留一个冬季,这样还不算完,须得再放到日头底下晾晒。秋日里的光照不似盛夏那般强烈,只晒一天不够,为了保险起见,甄榛见原先的私房饭馆主人总是足足的晒上两天,期间还得不断翻面,保证两边都能晾晒完全。

与灵魂全在辣椒酱料上的泡菜不同,腌酱菜更注重酱汤的熬制。

大口铁锅架在火上,将油烧至五成热,放进甄榛下了血本买的香料煸香,依次放入清酱、醋、蔗糖和食盐调味,最后倒入半两白酒。酱汤煮沸后立刻停火,以免咸香味蒸发,做出来的酱菜没滋没味的。

这时仍不能直接放进收拾好的食材,还得再耐心地等上几个时辰,等酱汤完全冷却倒进缸中后,才能陆续放入食材。最后收尾时,甄榛又切了些姜蒜丢进缸中,既能杀菌提味,又能当做酱菜食用,一举两得也不浪费。

等甄榛忙活完院中的满满四大缸过冬菜,已是深秋时分,秋风瑟瑟,树叶凋零,连带着整个长安城都有了几分萧瑟意味。

但甄榛可没心思去感春伤秋,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裁冬衣、砌火炕、开饭馆,桩桩件件都让她忙得脚不沾地。

说到火炕,甄榛不得不感谢古人的大智慧。在这个没有地暖和暖气的年代,“路有冻死骨”可不是诗歌的夸张手法,哪次大雪后不得倒塌几间民房、冻死几户贫户,长安城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城外乃至不如长安富庶的地方了。

甄榛尤其是个怕冷的,一到冬日恨不得窝在树洞中再也不出来,现代时,每当深夜刮起北风,甄榛总是蜷缩成一团使劲往树洞深处挤,坚决不让自己身长的毛毛吹到一丝冷风。

因此,即便现在砌火炕价格昂贵,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甄榛仍“忍痛”花大价钱请来工匠,把每个房间都烧得暖暖的。还好隔壁吴娘子看见后也颇为意动,她家客人多是娇养在深闺的女客,更是受不得冷,索性同甄榛一起凑了个团购价。

“小山,快过来,姨姨这里有新衣服给你穿。”送走了砌炕的工匠,甄榛托绣娘做好的冬装也送上了门。

先前陆深忙完了幼妖案,抽出空来和同僚去中打猎,得了不少品质上好的皮毛,除去给陆老夫人留下一部分,其余全送到了崇化坊。甄榛挑拣出没有杂毛的白色皮毛,让绣娘给每个人都做了一顶帽子和披风,还特意给小山缝上了兔耳、阿多加上了虎耳,看上去更加可爱,活生生的四个从画中走出的童男童女。

小山摸了摸垂下来的大耳朵,依旧是奶生生地小声道:“姨姨,软软的,暖和。”

小山既认了许十娘做阿娘,自然是不能再叫甄榛姐姐,人也活泼了许多,成日里一口一个姨姨让吴娘子和甄榛心都要化了,连阿多和绒绒都挺直了腰板,做出一副疼爱小外甥的长辈样子。

甄榛看他被许十娘养得有些肉了的脸颊,轻轻捏了捏,说:“小山要保护好白耳朵哦,弄脏了就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