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深水码头是怎么做成的

虽然是杂面馒头,但里头加了白糖,味道自然非常鲜美,这让很少能够吃到甜味的土著们,馋得直流口水。

这里临海,早起在沙滩上就能捡到螃蟹,清蒸或是红烧都是很好的食材,这让以前很少有机会吃到海鲜的大明人非常喜欢。

当然,劳作的人恐怕没有多少时间吃这些需要剥壳的食物,而澳大利亚的野外,没有别的大陆上习惯用于做食物的野猪或是野兔,而大量的生物只有各种各样的袋鼠或是考拉之类的。

而这些生物并不存在朱高燨的食谱之中。

为了避免随便吃野生动物而传染奇怪病毒,朱高燨不允许大明人吃这个岛上的奇怪生物,因此,中午的肉食便是从当地人那里买来的鲍鱼了。

其实,澳大利亚的野狗很多,但土著们不吃野狗。

土著们都不敢吃的食物,朱高燨更加不敢吃了。

土著们是奔着粥来的,晚餐提供给土著们的便是米和红薯熬的粥,而大明人吃的是白面馒头,虽然土著们馋得流口水,但白面馒头在大明也不是家家户户都吃得上,因此,土著们也只能看看。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很快,两座窑砌起来了,结构非常巧妙,能够很好地保存温度。

而此时,那些半大孩子们割的荆棘和杂草经过了几个太阳之后,已经晒干了。

石灰石和黏土碾成粉末,放在水泥窑中进行煅烧。

当然,澳大利亚岛上的水泥窑和后世的工业生产领域的水泥窑是两码事,这里的水泥窑只能实现简单的煅烧,将生料煅烧成熟料而已。

生料的配方,以及成为熟料之后加上铁矿粉的配方,掌握在大明人的手里,只需要通过流水线作业,便可以防止这些土著人偷窥学艺。

而需要用的铁,只是用来连接水泥,不需要很纯正,有一定的韧性,能够如同网状一样将水泥结成想要的形状即可,因此,朱高燨只需要设计出一个高温炉,将铁矿石中的杂质去除,并将其中的铁物质变成铁水即可。

他需要解决高温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解决装铁水的容器问题。

朱高燨先在高温炉里,用一定的配方,做成了一个可以烧成陶瓷的容器和延伸出来的管路。

陶瓷容器如同一个锅一样,再将筛选出来,含铁量高,品质好,体积小,杂质少的铁矿石放进去,用焦炭进行加温。

火眼金睛拥有了观气的功能之后,朱高燨可以根据高温炉里的气的颜色,配合他的经验,来判断铁矿石的熔融程度。

那一段管路从高温炉里连接出来,延伸出了足够的长度,用于冷却,其内壁的形状呈圆形,上表面呈平面,看上去就是个半圆。

以目前的水平,也可以做出一根截面呈圆形的圆铁,但没有必要。

管路放在竹排上,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朝下,铁水从熔炉里缓缓地流淌出来,由火红色在足够长的管路上冷却之后,在末端的时候,被截断。

长度根据使用需要通过目测的方式剪断,从一尺,两尺到数丈,分不同的规格,虽然同一个规格也是参差不齐,但并不影响使用。

船上存有铁细丝,将截断的圆铁绑成成一个个圆柱形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