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前行,三份供词

门口的小太监又晃了一下,黄俨忙过去,才知道是皇后娘娘来了,求见皇上。

“皇上,皇后娘娘来了!”

“快,快请皇后进来,朕正要去见皇后。”

朱棣知道,皇后必然是听说小儿子来了信,这才匆忙赶过来的,他忙擤了一把鼻涕,起身迎了出去,到了门口,皇后要拜,他一把牵了皇后的手,“你来,老四来信了!”

皇后的眼泪都出来了,“臣妾是听说小四来信来,臣妾实在是等不了才来的。这是给小四送信来的信使吗?”

“正是,你说说四殿下的事,朕和皇后听着!”

这后面的话是对信使说的。

“四殿下是三月三十日到新洲港,占城国的国王和大臣们还有张将军一起在港口迎接殿下。殿下没有住在占城的王宫里,而是住在大明驻占城的使馆内。“

“为啥?”

徐氏想着哪怕是占城的王宫,也肯定比什么使馆强,难道说,占城那么个小国,居然还敢不把王宫让出来给儿子住?

徐氏一向贤惠,但此时儿子远在天边,她一颗心煎熬得不得了,便处处都只能为儿子着想了。

朱棣想到儿子信里头写的内容,笑着将信递给徐氏,“老四是住不惯王宫呢,吃也吃不惯,喝也喝不惯。听说占城那边吃鱼只吃臭的,喝酒只喝长了蛆虫的,这可真是太恶心了。”

徐氏几乎想吐了,她正好看到了朱高燨写到这里的一段,手都在抖,心疼得不得了,“这孩子,怎么跑那么远。都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老祖宗的话说的是真没错呢,他这出去了,哪里吃得惯别人那里的东西?”

徐氏忙问这小旗,“四殿下在使馆里吃住可还好?”

“狗儿公公安排的,请了大明的厨子给殿下做吃的,那三天,殿下吃得都很好。”

“那就好,那就好!”徐氏抚了抚自己的心脏,她觉得小儿子离开了,她的心都空了一大截了。

眼见徐氏的情绪有些不受控,朱棣摆了摆手,让黄俨带着小气出去,吩咐道,“赏一百两银子,一把宝剑!”

如今宝剑也不值钱了,但皇上赏的,还是可以用来作为传家宝的。

小旗忙磕头谢恩,跟着出去。

徐氏这才忍不住哭起来了,“这孩子,真是让人操心啊,大明这么多的人才,谁带这个队不好,偏要他带队。连一顿好的都吃不上呢!”

朱棣也被哭得一阵心痛,两口子抱在一起,谁也安慰不了谁,最后只能往好的方面想,朱棣也再三保证,等儿子回来了,哪里都不让他去,徐氏这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朱棣亲自送了徐氏回去,回来的时候,黄俨低声对他道,“皇上,听说,这一次随着四殿下的信一起送回来的,还有康郡王妃的兄弟张旭,一共有两封信,一封送到了英郡王手上,一封随着张旭送给了康郡王。”

朱棣的眉头微微皱起,问道,“打听清楚了没?在占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奴婢问过了那小旗,说是张旭去了占城,要让占城国将加蓝香都给他,他来大明卖。为这事,张旭和张本起了冲突,正好殿下去了,殿下让张辅将张旭押起来,但审讯的时候,是殿下亲自审的,张辅和张本都不在跟前,谁也不知道审讯了些什么?”

这就让朱棣没法安心了,“再去打听!”

“是!”黄俨本来就想往朱高炽的府里安插人,现在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和机会了。

“去把夏原吉和赵羾喊来,朕有事要交代他们。”朱棣想了想,“把方孝孺和沐家姑娘也叫进宫来!”

黄俨愣了一下,是什么样的事,需要沐家姑娘也在场?难道要给殿下和沐家姑娘赐婚?

黄俨想到赐婚的同时,朱棣也想到了儿子信中说的,占城国要让公主给他侍寝,但他嫌弃人家公主口臭的事,又返回坤宁宫。

皇后正在和汤嬷嬷说朱高燨的事儿,汤嬷嬷恭维得不得了,说四殿下有出息云云。

听说朱棣折返,皇后忙起身迎出去,“皇上有何事?怎么不让黄俨或是谁来跟臣妾说一声,臣妾过去便是了。”

“正好朕多走两步,皇后若是得了空也要多走走,老四说的话,生命在于运动。”朱棣携着皇后的手进了大殿,“朕是想起了老四的婚事了,想早点把事定下来,也省得沐家一直提着心,沐家姑娘年岁也不小了,她这么大的,好多都成亲了。”

“是啊,臣妾也想到了,老三五月里就成亲了,老四的婚事也该定了。”

“朕今日要召沐家姑娘进宫,婚事的事,就交给你了?”

“是,臣妾也想见一见沐家姑娘。”

不多时,夏原吉、赵羾、方孝孺和沐汝嫚一起进了宫,看到沐汝嫚,赵羾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在朱棣面前行过礼后,赵羾便忍不住了,“皇上,臣等怎么能和女子一起见驾,这,这实在是不成体统。”

难道他还要和女子同朝为官不成?

“今日不谈朝政,只谈学术上的事。”朱棣假装不明白赵羾的意思,介绍方孝孺和沐汝嫚,“四殿下出京前将大明帝国学院托付给了这两位,一个管内务,一个管外事,今日朕要商议的事与大明帝国学院有关,自然要让人都到齐了。”

大明帝国学院是个怪胎,居然不在礼部的管辖范围之内,赵羾一直耿耿于怀,这会儿,机会送到了他眼前,赵羾决定先不说话,打算弄清楚情况后,后发制人。

“先说说大明帝国学院的近况吧!”朱棣道。

“是!”沐汝嫚膝行一步,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朱棣便道,“沐姑娘,你起身,让黄俨给你端把椅子,你坐着说话!”

朱棣这一发话,把其他三人都说得愣住了,这是什么待遇?

夏原吉只一转念,心头便释然了。

四殿下手下果然人才济济啊,一名女子,都能被他培养出来,独当一面呢。

“多谢皇上!”沐汝嫚秉承了朱高燨不废话的传统,言简意赅地道,“这一届学生很快就能够在六月份毕业,届时,将会分赴各个领域,为大明的工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届学生,一共有四人,已经被皇上敕封为院士,已经接受了学院的聘请,成为了学院的教授,他们的岗位将由上一届学员中的佼佼者顶上,同时,一些尖端难攻克的项目,四位院士也将能够提供支持。”

沐汝嫚道,“总而言之,学院培养的人才与工业领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促进,不断发展的循环,这是喜闻乐见的事。再,学院第一套教材也已经全部编制成功了,下一届学员也能用得上。我们初步预算,下一届将招收四百个学生,其中一百人是从北京那边的学校直接录取,其余三百个名额,打算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招聘。”

赵羾不答应了,问道,“为何要从北京那边的学校直接录取?这对其他的学生是不是不公平?”

“非常公平!”沐汝嫚不卑不亢道,“北京那边的学校是殿下当年主持办起来的,招收的学生,要么是小小年纪,便参加过北京保卫战,要么是遗孤。所学的内容,包含了殿下编制的数学教材,和一部分物理化学基础,他们很多都不比大明帝国学院的学生差。”

难怪这些年,大明帝国学院招收的都是南边的学生,北边的官员从来不说话。

赵羾此时略一思索,竟是冷汗直冒。

大明的工业基础基本上全部都在北京,哪怕是大明帝国学院培养的学生也都去了北边参加建设,直沽的军舰基地、北京的热电厂、汽车基地、炼油厂……这些不说,居然还藏了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招收了多少学生?”赵羾似乎看到了南面的官员要将他分着吃了的结局,他难以沉住气,问道,“这件事,礼部怎么不知道?”

方孝孺不紧不慢地道,“礼部知道了,就可以给那边的学校派老师了吗?那所学校,招收的都是这样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偏理科,这些年一共有六百多名学生了,按照年龄来算,今年只有约两百名学生可以升学。”

“什么年龄?”赵羾问道。

“殿下要求,那所学校的学生,年方十四岁方可以参加升学考试。”

“既然约两百名学生毕业,为何只直接录取一百名?何不两百名一起录取算了呢?”赵羾不顾御前,说着风凉话。

方孝孺澹澹地瞥了他一眼,“赵大人,另外的九十多名学生可以参加考试。”

赵羾明白了,成绩差的直接升学,成绩好的参加考试,可以直接碾压。

这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