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靖难遗孤

历史上丘福在靖难之役后,因张玉和谭渊均战死,丘福的功劳便显得格外他,他这个人当将军还可以,但统帅就差太多了。

永乐七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杀死了使臣郭骥,朱棣任命丘福为总兵官,挂征虏大将军印,与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以及安平侯李远率领十万精骑北征鞑靼。

临行前,朱棣百般叮嘱丘福,用兵不要冒失,一定要谨慎,甚至又连下诏令,一定要慎重。

但,这些,改变不了丘福鲁莽的个性,最后落了个全军覆灭的下场。

也开启了朱棣北伐亲征的历史。

历史到底还是发生了改变,靖难之役中,有了精妙的火器之后,需要武将们冲锋陷阵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诸多武将没有了立功的机会。

其中就有丘福。

丘福行伍出身,原为燕山中护卫千户,与张玉和朱能乃是同一批人里头出来的,张玉和朱能封了国公,而丘福只封了侯。

当初,论功行赏的时候,朱能等一群性格豪爽的武将们纷纷在御前争功,生怕朱棣忘记了他们的功劳。唯有丘福,一个人站在身后,不吭声。

朱棣深感丘福的谦逊,且他本来冲锋勇勐,打算封丘福为国公,但朱高燨说了一句话,“爹,丘福论勇勐不输张玉和朱能,但此人有勇无谋,无将帅之才,岂可与张玉朱能并肩。”

是时,朱棣深感小儿子年幼却有识人之能,便听从了儿子的意见,只封其侯。

这话,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丘福一开始听到了之后,没有吭声,后来,一次,独自一人在家喝了闷酒,叹气道,“原以为我的军功,皇上均知!”

言外之意是什么?

这些事,朱高燧听武将们说过,他当即就去找了丘福,道,“四弟明显是护着那些靖难遗孤的,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单纯觉得他们可怜,还是别有用意?我这做哥哥的是不知道了!”

丘福听了之后,格外生气,“若四殿下想要为他们主持公道的话,那就把我们这些带兵的将军们都杀了吧!”

“话也不能这么说,四弟还是年纪小了一点,受人蛊惑在所难免。我的意思,这件事也不能闹大了,大了不好收场,我们找几个人一起,去跟皇上说一说?”

张玉被派往北京城镇守,这无疑是朱高燨的意见,朱能在备战,具体准备打哪里,一概不知,自从靖难之役后,他似乎从皇上的军前会议将领名单中被剔除了。

打仗的时候,难道冲锋陷阵也是错吗?

勇勐也是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