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页

常锦礼落笔的时候,是因为以后的鹏城,往返港城旅游业会开发得很成熟,每日将近有上万的人流量进出。

而过境处,会分为非常住户口人员由人工窗口验通行证过关的,而快捷通道验指纹直接过关的则需办理其他手续。

光这一点,是否可以利用让他们先开发?

想了想,常锦礼咬了咬指尖,又落笔写到第二点。

2、将三来一补产业慢慢开始转型,未来需要的更多是科技含量的产业。

她写了这句话后,又提笔划掉了,该如何展示给他们看未来是个科技化的社会?

况且光这样说,他估计也不能理解。

30年后的鹏城,科技企业占比已经超过了港城。不再是来料加工厂的密集地了,若想提前让鹏城进入这个进城,还是得重视人才的发展。

想到这一点的她,又在划掉横线的后面接着补充,2、吸纳人才,可优先考虑打破乡镇、农村户口的界限。有优秀人才,可调配户籍地分配。

82年的鹏城,虽不像70年代那样,农村的人想进城都是一件难事,更别说农村的人去城镇打工了。会被清理成盲流,遣送回村里的。

以前的人,在城市户口上就是有着天然的优越感,城镇户口值钱,是因为做什么事能得到的资源都比农村户口好。

如果鹏城能打破落户规则,那么必定在人才引进上,会走得比其他城市快上一些。

她抬头又想了想,门并没有关上,这会她的目光落在那个靠在椅子上看着报纸的任顾身上。

旅游业是从事件出发想到的,城市户口是从人身上想到的,还有什么呢?

她不自觉拿起笔头戳了几下自己的脑袋,再抬头去看任顾时,却发现他静静地盯着自己瞧着。

两人视线对接的时候,她心里忽然涌现出了第三点,她立马提笔就写了下来。

3、将鹏城经济和港城相结合,它是我们看世界的一个窗口,我们也是他们商品进口的一个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