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常锦礼幽幽说道,“以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一生,我会为自己而活的。”

缝纫机是奶奶给她的嫁妆,现在搬不走,但是不意味她会留给李家,等她安顿好了,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来拿走一切属于她的东西。

她跨起一个小蛇皮袋,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李家。院子前还有她未干的衣裳,她一把扯下一并塞进了袋里,不曾停留,步伐果断走出了这个原主曾渴求得到承认的地方。

离开了李家,现下她能投靠的人,只有奶奶了。

常锦礼拎着她的蛇皮袋又朝饭店的方向走去,没有自行车,只能走过去了。就连公交车,那会的车子基本都是走长途的,这时的整个鹏城人口不过2万人,能舍得花钱挤公交的更是寥寥无几。

想起奶奶以前曾和原主唠嗑过,说没喝过茶餐厅里的泥土色的饮料,想试试的话语。常锦礼摸了摸兜里的钱币,走进了国营饭店对面那家香港人开的茶餐厅里。

然而,令她没想到的就是,就在她排队等候的时候,她竟一眼看见了刚才替她出头的男人,以及他对面的女人。

作者有话说:

1《敌营十八年》是国内70年代末开始播放的第一部 电视剧

第3章 奋斗第三天

80年代的鹏城毗邻香港,改革开放之初,不少港商纷纷北上,看中了这一片初起开放的沿海窗口。在他们眼中,鹏城比香港经济至少落后了80年不止,但这恰恰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同样的钱,在香港只能买一斤白菜,在鹏城可以买四斤。

所以一些有远见的港商开始在鹏城开设店铺,而华国也大大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而那时整个华国都处在三来一补的政策,可谓是一股春风吹遍海岸城。

这家店就是其中一个港人在这里开设的餐厅,偏欧式的风格在当地可谓是高消费的一家店。

能进来这里的基本都是有些身份的人士,不少商务人士和往来高端场合的情侣,在里头错落坐着。

常锦礼穿的那身衣服,在里面显然成了鲜明的对照组,排队没多久就轮到了她,窗口服务的小姑娘一见她寒酸的模样,直接没拿正眼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