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于是乎,在陛下的有意推动之下,没两日,赵平安的文名就传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也传进了文人才子的耳中,消息一传来,直接压了会元一头。

人一旦有了名声,就什么都瞒不住,连带的将他的身世背景以及从前做过的事也挖了出来,什么父母双亡,跟着姐姐嫁进姜家做了童养媳,十二岁中秀才,十三杀海盗,被逐出书院又重新考进去,还将国子监一位二把手拉下了马……

众人也是刚知道,原来他跟姜探花郎是这么个关系,姐姐给他家做童养媳,赵平安也算是“寄人篱下”,可这孩子偏偏跟姜家处的跟一家人似的,还恁有出息。

若只是这些也便罢了,他不光有出息,有胆色,更是有本事,不仅拜入了老帝师的门下,甚至早早就得了陛下御赐的一块长生碑,如今这块碑还立在长生碑林。

这些日子,有不少人听闻赵平安的名字都去瞻仰了这块碑,见上头刻着他想出“心肺复苏”的法子救人的壮举,另还有硝石制冰,制糖,改进兵粮,培育棉花等等。

众人“???”

这碑上什么情况?

不是说只有一个心肺复苏吗?什么时候又多出这么些事儿?

制冰、制糖,这是他们这些京都百姓切身体会过的,但发明人是谁……众人有些心虚,说实话,他们并不知晓。

若不是今日慕名前来看了这碑,他们怕是要被继续蒙在鼓里。

虽然这前面三项就足够震惊,可他们尚且还能够接受,可谁能来解释解释,后面的改进兵粮、培育棉花又是怎么一回事?

谁能解释解释,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赵平安何时多了这么多功劳?

第两百七十八章 一人独领风骚

赵平安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若说从前只是小打小闹,那今日便是大包大揽。

别人的十五岁, 要么刚刚脱离少年时期,成婚生子, 要么还在读书,而他的十五岁, 不仅一堆荣誉加身,还早早就在陛下面前露了脸。

羡煞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