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页

时间一晃又到了二月底。

尽管到了春季,天气却依旧寒凉。

由于赵平安要参加会试,已经许久没去国子监听课,多是去老帝师那寻求指导,而在会试临近之时,赵平悦也替他准备好了去考试院要带的一应物事。

当然,她也不忘给平安准备一身红衣,留待他进考场时穿。

是再进一步,还是维持原状,且看今朝。

会试考四场,分别是诗赋、经义、论、策,时间是三天,从二月二十五到二月二十七。

二月二十五,赵平安经历了点名,脱衣检查,确保没有夹带,才领了号牌去了自己的号舍。

对自己带来的东西简单进行了整理和归类,随着外头铃声响起,考官也开始将试题发放至诸位举子手中。

第一场考诗赋,虽是一场考试,却是分为两题,赋题为《未明求衣赋》,诗题为《淡交如水诗》。

拿到试题,赵平安一看题目,心里就有了数,事实上,到了他们这个层次,考题都是化繁为简,简单几个字,不仅要想出这几个字的出处,还要根据上下文,以此为赋。

所谓未明求衣,典故出自《周书》,“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形容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也指天子勤于政事。

至于诗题出现的《淡交如水诗》,典故是出自《庄子》中“淡交如水,大道若弦”一句,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出自此书,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真挚而淡泊。

这题理解起来不难,甚至称得上简单,但以此为诗就比较考验考生们的文学功底了。

从上午考到下午,时间大多都花在思索上,赵平安中午也只是随意用了些饭食,一直到了傍晚,考卷才被收了上去。

第二场考史论“行赏忠厚之至”,这就相当于让写议论文,这一题帝师之前给他出过,也讲过,答起来不是什么问题,前两场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难的是第三场的策问。

赵平安看着试题上明晃晃的写着:“同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如今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