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赵李氏点了点头示意他起身。

在她看来,姜家这两个孩子都是个好的,从前她只跟大房相熟,往来的也多,只听过二房这孩子一直在后院用功读书,准备以后走科考这条路,所以不曾见过也算正常。

一番寒暄过后,到了司仪的主场,只见司仪清了清嗓子,念道:

“高卷珠帘挂玉钩,香车宝马到门头。花红利市多多赏,富贵荣华过百秋。”

接下来便是由司仪张罗着整个仪典,似晒嫁妆,进轿门这些事宜。

至于过五关斩六将拦新郎入门的风俗更是直接省略。

不省略能怎么办?她家在这儿又没什么亲戚,谁拦着?靠赵平安这个小不点儿吗?

不过晒嫁妆的时候倒是出现了一点儿小插曲。

因着赵李氏给赵平悦陪嫁了五个县里的商铺,三间城里宅子,其中有一间还是在鹿鸣郡主城边儿上。

还有李家庄的一座山头儿和一个庄子,六套金银玉石头面,100亩地,家具若干,布匹若干……

以及一些用得上的杂物,似木盆宫桶这些物什并二百两银子的现银。

嫁妆是女儿家立足之本,她必得准备足了够她闺女过活一辈子的嫁妆。她自家的一半家产,再加上姜家给的聘礼她一并都给女儿添上了。

简单来说,别人家闺女有的她家平悦要有,别人家没有的她也会尽最大努力给她。

在场出席婚礼的宾客听到司仪唱的这些嫁妆都不自觉咽了咽嘴里的唾沫,一个个都傻了眼。

路人甲:“嫁女儿这么陪嫁妆的,他赵家怕是咱鹤溪县独一份儿了吧!”

有个富商接着回“咱这以后嫁女儿可麻烦了,老赵媳妇儿直接把咱们县的嫁妆提了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