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一轮新月正在冉冉升起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2254 字 11个月前

就算最后对付噶尔丹的进度拖延了,相信十年后的大明,应该有这个实力同时打赢噶尔丹和罗刹人!”

有了这个觉悟后,朱树人终于决定,让郑成功今年剩下的时间慢慢修整。等秋冬季节再次来临的时候,该对吕宋的西班牙人敲打敲打,就不要含湖。

……

根据形势的变化重新调整国策节奏后,朱树人今年剩下的精力,自然要投注到“大明第二个七年计划”的种田和攀科技上面了。

至今为止,第一个七年计划的种田变法部分,其实完成得非常完美。“废丁分籍”的人头税改革和工农分离、农籍田亩数量下限这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敢于反抗的人就不多。

而且随着对缅、越对外作战的胜利,还没让国库因此空虚,这些军功都证明了变法的正确性。

自古开疆拓土的军功,都是对内政财税变法的最好力挺。军事威望上来了,下面唱反调的人就会心虚胆寒,嗓门也变小了。

所以第二个七年计划里,上述的改革可以继续推行,只要节奏略作调整、逐步往北方推广就行了。

而一般按照变法改革的节奏,改钱的部分完成后,把最容易跳出来反对的阻挠力量歼灭一部分。然后就可以顺势进一步改选官和吏治,就好比当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关系。

在这样的思路下,朱树人下一步的目标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变法层面,他希望优化大明的选官和考核制度。

在种田攀科技层面,前一个七年大明重点盯在生化环材上,把那些容易摘的、重实验试错、大力出奇迹的“低垂的果实”都摘了相当一部分了。

低垂果实不够摘了,后面这些年自然要注重理论建设,然后理论结合实际,用物理数学思维去指导规划科技进步,不能再光靠埋头做实验了。

好在这个问题,如今也有了解决的办法——早在小康四年冬的时候,刚刚才发明出微积分雏形的牛顿,不就来大明留学游历了么。

当时朱树人就点拨了他,指出了他的数学工具还不够完善,没有双重积分三重积分,解决现实世界物理计算和机械设计的问题还不够好用,让他继续闭关放养自行研究。还让他写了一堆信件,交给去英国卖鼠疫药物和消毒剂的大明商船队带去,高薪重礼多拉一些欧洲理工科学者过来。

如今,又是两年半过去了,时间已经来到小康七年初。

牛顿在经过最初一年半的闭关后,其实就已经把微积分的完善彻底想明白了,补上了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这些数学工具,还深入研究了二项式展开的其他细节补充,总算是把高数融会贯通。

而数学工具神功大成之后,整个小康六年春季到小康七年春季,这一年里,牛顿把精力投注到了证明“方子翎三猜想”上,用数学方法和补充实验,把此前理论中不够严密的地方统统补全。

至此,朱树人此前最早提出、方子翎帮忙整理、牛顿完成彻底证明的“三猜想”,才算是彻底变成了完全体的“三定律”。

当然,因为在这一世,猜想提出者和数学证明者由不同的人完成,最后定律的命名上,也没法再叫“牛顿三定律”了,而是把所有贡献者的姓氏都要追加上去。

这在科学界其实也很正常,比如初中物理课本上讲电磁感应的“毕奥萨伐尔定律”就是毕奥和萨伐尔两个人提出的,而“杨米尔斯方程”是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的。

科学界很少把姓和名都列上去,既然如此,朱树人和方子翎也只要列上“朱-方-牛顿三定律”就可以了。

如今,正是三定律彻底结束闭关、即将出关大杀四方的历史时刻。而朱树人此前让牛顿写信招揽的那些人,也陆陆续续来到大明了。

适逢如此科学盛况,朱树人觉得实在是一个改良大明教育制度、增加大明科举科目的千载良机。

所以第二个七年计划的科研种田和人事、教育改革,完全可以合而为一,互为表里共同推进。

一张新的大幕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