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兵临沈阳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2367 字 2023-05-23

放弃盛京,又实在说不过去,大清好歹也是一个帝国,是称帝的,哪能不战就放弃祖宗龙兴之地呢,这比放弃北京城还难以接受。

当初大明都能君王死社稷一下,北京丢了的时候崇祯还殉国了,他大清以尚武闻名,能比大明还怂吗?

豪格犹豫的同时,却不防清廷内部还有一些对他不满的人,也想推诿塞责,保住朝廷体面。只是那些人也都以大义名分说事,请他带领王师出击抗击、拒敌于辽河以西。

而顺治帝福临,如今登基也十年了,今年十六岁,虽然母后被处死了,但他这年纪差不多也能亲政了。过去三年的休战,让福临和亲大哥之间的隔阂也渐渐变深。

只是顺治毕竟长于深宫,就算接受过治国教育,那也仅限于文治,而且只是理论层面的。要说打仗知兵,那比大哥豪格还是差太远了,所以顺治对军队的直接掌控,至今还是不怎么样的。

这次面对朝中争吵,顺治难得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他也不敢跟大哥直接闹矛盾,从头到尾只是拿大义名分说事,希望豪格可以统领天下之兵,救国于危难之际。

豪格既然掌了权,被道德绑架得下不来台,只好跟嫡系心腹密谋商议,最后定了一个计划,假装硬着头皮出兵迎击了。

他带走了盛京周边大部分的主力部队,还有细软财物和精良装备,拖拖拉拉前往广宁。但在豪格抵达之前,明军李定国部就渡过了辽河,攻破了广宁,在广宁又歼灭了清军满汉兵数千人。

豪格只好“迫不得已”假装退守海州,但实际上并没有沿着辽河岸边扎营布防。

海州的城池是并不濒临辽河的,一般要在海州设防防止敌军逆辽河而上直插盛京,就得在河边沿河扎营、跟海州城池成掎角之势。

豪格把辽河岸边的要道让了出来,这就等于是给明军直接绕过海州、直扑盛京的空档。

吴三桂一看,觉得这是豪格使诈,说不定想诱敌深入、然后再断明军后路,所以想先攻海州,一步步拔除沿途两侧的危险,最后再直扑盛京。

但李定国敢于冒险,而且他通过战前的侦查,以及对当地百姓情报来源的梳理,确认了豪格带走了盛京大部分主力部队来迎击,所以盛京城内肯定空虚。

于是李定国就仗着明军有水师之利,大船可以掌握辽河的航行权,哪怕孤军深入被断后、也可以确保走辽河水路退回来,不至于有大的风险。

李定国就带了三万人,跟北线绕草原而来、走辽河上游的明军,南北对进,经过短短五六日的轻兵疾进,直插盛京城下,先以第一批赶到的骑兵包围了盛京各门,然后又下寨固守待援、花了几天等步炮兵坐船赶到、彻底扎稳攻城营地。

顺治在盛京城内,原本是想再观望一下的,如果他大哥扛不住,或者有战败的消息,那他就细软跑路,逃去宁古塔。毕竟皇帝要是太怂直接跑,肯定威望会受损,顺治都十六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但没想到豪格居然让出辽河沿岸要道、避战了。顺治没听到豪格兵败的消息,等反应过来再想跑,李定国已经配合豪格演完了戏,直接把盛京城围了。

慌乱之中,顺治连忙派人去大哥的肃亲王府打探消息,想把豪格的妻妾儿女接到宫中好好养着,以逼迫豪格回救盛京。

但顺治派去的人把肃亲王府翻了个底朝天,才发现豪格的正妻嫡子等都已不在盛京城中,竟是此前出兵之日,就被豪格乔装带在军中了。

留在肃亲王府的只是几个被当成弃子的小妾庶子,撑撑门面,属于死了也不会让豪格心疼的那种,这些人自己也被蒙在鼓里。

事情到了这一步,顺治当然知道自己已经被大哥卖了,但他已毫无办法。

而豪格听说盛京被李定国包围后,直接矫诏说陛下让他保存实力、忍辱负重,为大清存留一脉火种,一旦事不可为,就带着主力退往宁古塔。

被豪格带出来的一万多满兵、两万多汉蒙兵,当然也不想回去硬拼送死。于是都表示拥护豪格的决策,直接放弃救援跑了。

至于盛京城里的家卷,他们已经不要了,反正豪格这几年种田也有布局,让将士们留一些小妾幼子在吉林,别全留在盛京。

自从前些年战败,满人女多男少的问题已经很严重,把寡妇们都娶了纳了,平均一个满人男丁能分到六七个女人,这还没算他们霸占的汉人女人。

所以盛京城里的女卷孩子丢了完全不要紧,他们在松嫩平原上还养着外宅呢。

豪格带着最后的火种一逃,盛京城内的七八千满兵、十万满人平民,就彻底遭了殃了。

李定国和吴三桂把城池团团围住,大炮勐轰,好整以暇地攻城。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