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豪格弑叔多尔衮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3362 字 2023-05-23

虽然他手头那些他亲自提拔起来、在清廷中只忠于他的绿营,实力已经不足。但哪怕不足,他也依然要搏一把,靠这支力量反扑!

腊月初,豪格带兵飞速回京“清君侧”时,多尔衮便下令了抽调绿营弹压!

然而,这个举动,最终彻底激怒了济尔哈朗,也激怒了其他满八旗老臣——这是妥妥的吃里扒外、“率兽食人”,带着汉人打满人啊!这能忍?

何况,南边的朱树人,也恰到好处地停火了,摆出一副“咱大明也是爱和平的,只要多尔衮这个好战分子不在台上,大明可以跟清国和平几年”的姿态。

与此同时,朱树人还看热闹不怕事大,在对洛阳和鲁南地区的最终进攻中,他大量启用了此前在凤阳战场兵败投明的绿营降军,让这些多尔衮培养出来的部队打前锋打消耗。

而且一边打还一边专门强调这些部队都是多尔衮培养的,各种对着清军信息轰炸,让他们看清多尔衮培养绿营的策略是多么错误,培养出了多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汉人武装!

到了这个关头,济尔哈朗他们也都知道,豪格和多尔衮之间是不死不休了。

现在最怕的是双方相持住,变得旷日持久,因为只要旷日持久,清军就会严重内耗,把仅剩的满人兵力消耗殆尽。

而只有避免这种状况发生,让多尔衮和豪格尽快分出胜负,两人当中赶快死掉一个,对他大清的整体局面才是最好的。

生死关头,济尔哈朗私下里找豪格确认了一个问题:

“肃亲王!当初你心中有委屈,你也有大功于国,这都不假!但你不该在这时候内讧,如果你跟睿亲王两败俱伤,南蛮子再杀过来!渡过黄河北伐,损失的终究是我大清!”

这时候,豪格终于摊牌,跟济尔哈朗暗示:他有把握,只要多尔衮死了,明朝就一定跟大清保持数年的和平!不再北伐!

听到这个消息时,济尔哈朗内心升起一股寒意:“你当了满奸?你跟朱树人私下议和谈条件了?”

对于这种指控,豪格当然不能承认,不然他不就成卖国贼了嘛?

所以他不能透露丝毫密约,只是拍胸脯保证:“我当然没有卖国求和!但我就是有这个把握!反正郑亲王您很清楚,眼下我和多尔衮之间,越快死一个,对我大清越有利!

如果你不信我,我死了,多尔衮活着,明朝永远不可能跟他恢复和平,哪怕只有几年!

但如果是多尔衮死,至少还有机会!当年杀入山海关,是多尔衮的决策!他死了,明人也有个台阶下!不敢求长久和平,但喘息数年肯定还是做得到的!”

济尔哈朗默然,不得不承认豪格说的是对的。

豪格确实有说谎的风险,也有暗中秘密谈判的风险,但他至少还有真带来和平喘息、保住一定既得利益的机会。

而如果让多尔衮继续执政,那这方面的机会就一丝都不剩了。因为多尔衮的掌权基础就是建立在激进派的底子上的,如果不是他能为大清做大蛋糕,谁会允许他的权势蒸蒸日上?他的统治合法性来源就是扩张!

基于这样的分析,满八旗的势力,最终彻底倒向了豪格。

大家都觉得,豪格本就是先帝长子,当年就很有正统性,多尔衮干得这么稀烂,支持豪格也没问题,而且豪格都说了,不会伤害陛下,大家还是忠臣!

隆武四年腊月,南明朝廷持续一年的缓攻、慢性施压方略,终于迎来了“急之则强敌各部必然抱团,缓之则自相图害”的效果。

北京城中,发生了异常惨烈但还算短促的火并。

其底层逻辑,与当年“曹操不征二袁,则公孙康自会杀二袁以首级来献”几乎一模一样。

留在北京周边的满八旗军队大部,跟极少数多尔衮的心腹死硬嫡系,以及北京城周边忠于多尔衮的绿营,发生了一场内战。

伴随着内战的,还有对皇城、宫城的攻防争夺。一时间伏尸成千上万,把紫禁城内杀得到处尸体枕籍、铺地的青砖条石全部被血洗浸染。皇宫侍卫和宦官、宫女也被杀戮惨重,殃及池鱼。

最终豪格的六旗军队杀进皇宫时,多尔衮本人都已浑身浴血,带着最后的亲兵在抵抗。

豪格依然派出了麾下头号勇将鳌拜,在乱军之中杀出一条血路,由鳌拜亲手格毙多尔衮。

但站在一个全国性的高度来看这一问题,这场内战已经很克制了。

至少只在北京城内及周边厮杀,没波及到他大清控制的四个省的其他地区。

而且内讧在短短几天就结束了,以至于敌国都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直到火并结束,大明那边还没得到消息呢。

最终结果,满人的八旗精锐部队,又有六千余人,在内战中丧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多尔衮的铁杆,双方死者基本五五开吧——多尔衮执政多年,哪怕再失满八旗人心,也总能挑出几千人肯跟他走到底的。

满人受到殃及的平民,以及预备役人员,还有逆档的家属,也有数倍之多。加上后续的清算,总计被杀被流放者约一万三千余人。

最终士兵加平民妇孺,总计人口损失约一万九千。

汉人组成的绿营部队、汉军旗,在内战中战死伤残逃亡,总计损失也超过了两万人的规模。京城无辜平民死伤更是无算。

内战结束之后,豪格总算夺取了头号摄政王的地位,济尔哈朗的权力和利益也得到了保证,其他满人守旧派权贵,只要不是铁杆阿附多尔衮的,也都没有损失,甚至还能参与分赃。

但多尔衮的铁杆党羽的利益,当然会被作为战利品,拿出来瓜分。死于清洗的人数,前面都已经算进去了。

小皇帝福临的地位依然保证了,豪格也不想走太快,闹得到处溅血。而且他如果不保证福临的地位,他也拉拢不到济尔哈朗的权力支持,济尔哈朗也会心存疑虑的。

目前这样,算是最微妙的平衡状态了。

一场血腥的权力洗牌和求和,终于在清廷付出了两三万人的战力,以及相当的人力财力的情况下,得以平息过渡。

豪格也满心期待,希望可以借此跟大明保持和平,继续拥有山西河北和山东大部的既得利益,让明清两国划黄河为界分治。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