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朝鲜投明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3305 字 2023-05-23

李愉一副衣锦还乡的傲气:“本将军乃兵曹李判书庶子,原在鞑子处为人质,七年前于笔架山之战,得机缘率兵弃暗投明。蒙大明重用,逐年积功至东江镇总兵、领安东将军号!”

李愉提到自己父亲时,连字号也不便说,以免不敬,所以只以官职相称。

李秉愈发惊讶,一边表示要好好招待,稳住他们,一边又对旁边人吩咐了几句。

不一会儿,众人在李秉操持下先到守备府饮宴接风,休息过后明日再安排去汉城。然后饮宴之间,一个同样三十岁不到的年轻武官就被领了进来,李秉吩咐了两句,指指点点让他认人。

那朝鲜武官顺着李秉的指示看去,仅仅犹豫数秒,立刻面露震惊:“四弟?”

李愉也注意到了,短暂犹豫后,终于从对方表情认出,这人是他三哥李悦——八年前,父亲就是让他冒名顶替三哥去鞑子那儿当人质的。

“这不是三哥么,怎得如今还在这儿厮混,父亲不是一直很宠爱提携于你。”李愉也是心中有气,当然不会对这个三哥好言好语。

李悦尴尬惨然一笑:“四弟见笑了……被人冒名顶替去为质,为兄留在汉城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当初为了避免为质,为兄就只能用你的身份继续谋生,父亲怕留在汉城人多眼杂,久了终究要穿帮,最后让我到这江华岛水师营任兵马都监,求个与世隔绝,不至泄露,唉。”

李愉当年顶替了李悦的身份去沉阳,留在汉城的李悦当然也要把明面上的身份换了,所以他从此就是用弟弟的身份活着。

如果李愉能被清人放回来,那兄弟俩还有可能重新互换回身份,假装中间那几年什么事儿都没发生。

但李愉在清国诈死投明了,李悦原本的身份也就彻底用不了了,在世人眼中,“李悦”那个身份已经是个死人。

他们的父亲李时白,这几年也颇为这事儿后悔,早知道还不如当年就让嫡子去当人质呢,真是弄巧成拙。

所以现在李愉想重新挑明自己“复活”了,对李悦也是有好处的,至少他不用再用假身份活着了,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一旁的李留守看李总兵和李都监确是兄弟,没有认错,也就知道这事儿不是他这个级别能插手的了,还是尽快送去汉城,让大王和李判书操心吧。

……

在江华府歇息了一夜,第二天大明使团就继续策马赶往汉城,九十里的路程,骑马一天也就到了。

后续的戏码,实在没什么可赘述的。

朝鲜国王李倧此时已经五十四岁,重病缠身,较少亲自理政。历史上他也就只剩一年的寿命了,但听说大明使团带着重兵前来,还是不得不亲自接见。

至于具体事务,他畏于强权,只好交给王世子李淏,和兵曹判书李时白处置。另外,还特地召回了在忠清道隐居的世子少傅宋时烈给李淏参谋,顺带也是向明使示好。

李淏当年和兄长李汪都去清国当过人质,被多尔衮洗脑多年。其兄李汪被洗脑得更彻底,多尔衮一直试图将来把他放回去后继位、能得到一个亲清的朝鲜国王。

但是朝鲜国内反清的势力不小,所以李汪、李淏兄弟在顺治二年回国后,李汪就被亲明派的大臣毒死了,但大家众口一词对多尔衮说是“确系病亡”,多尔衮没抓到证据,也没办法。然后才轮到被洗脑没那么彻底的李淏当世子。

至于那个世子少傅宋时烈,早年就是负责教李淏读书的,后来亲清派上台他就弃官隐居了。这次国王重新征辟他,也是一个信号。

宋时烈原本还要装清高,听说是让他接待大明天使,这才屁颠屁颠重新出来做官。

顾炎武私下里也不跟李时白、宋时烈玩花的,他就直接让张名振和李愉展示肌肉和军功,强调大明已今非昔比,绝对可以反攻鞑子。胡虏无久运,气数已尽!

把朝鲜的人心争取过来之后,顾炎武才跟他们谈一些重新对大明称臣的条件细节。

无非是首先承诺,只要朝鲜重归大明藩属,大明就解除自崇祯五年起、至今已有十六年的硝石、硫磺等贸易禁运。

当初大明禁运,主要是发现朝鲜迫于压力,跟清国有贸易,部分军火原料有通过朝鲜转卖至辽东,而大明当时因为毛文龙被杀、东江镇的缉私巡查能力大大降低,大明只好一刀切把朝鲜的进口也禁了。

现在大明敢重开,当然是有把握可以管好。

另外,这次大明还重申,新的东江镇与朝鲜方面购买军粮,可以按照一个事先核定的官价处理。虽然还是要求便宜一点,但至少有章法可循,不至于被各级执行层盘剥朝鲜——

朝鲜作为藩属国,为大明驻军提供一点军粮那本来就是应该的。但往年这个政策执行不好,主要是层层加码盘剥贪渎。

当然了,当年大明的户部、各级监军宦官、地方钱粮经手官员,对自己的军队也是这样搞的,倒不是专门针对朝鲜。

现在无非是朱树人已经彻底整顿过大明的军需拨饷体系了。他父亲沉廷扬当上户部尚书这些年,整顿了不少,还把南北两京的垃圾利益团体借故杀贬了很多,才把潜规则扭转了些。

朝鲜人得到了那么多保障,最终加上世子李淏本身在清国当人质时的多年屈辱,让他坚定了决心接受这个条件。

主要是李淏也意识到了,李时白的庶子当了大明的狗,手上有三个营卫的编制、一万两千精兵,还有其中两千人是拿着他见都没见过的新式步枪。

现在他父王又病重。要是李时白被大明拉拢过去,想“换一个亲明的朝鲜国王”,那事情就麻烦了。

与其等李时白卖,还不如他自己卖,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呢。

事情就这么定了。朝鲜国内开始暗中备战,跟大明恢复贸易,并且互通有无提供大明要求的军粮。

当然,朝鲜也没急于显摆,这种事情肯定要尽量封锁消息拖延,多给点准备时间。

所以清廷倒也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直到几个月之后,差不多都是这年夏末的时候,清廷才意识到问题不对劲,又派出数次使者查访,最后拖到秋收时才彻底确信朝鲜这是叛变了。

多尔衮当然是大怒,立刻要求分兵回镇鸭绿江畔,要武力重新征服朝鲜。

然而多尔衮的命令,却遭到了更多的人质疑,大家都觉得朝鲜既然现在只是防守姿态,并未主动招惹,何必再多树敌。跟明朝已经打成这样子了,何必多惹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