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第二场考杂文,她的辞章不够出众,未能拔得头筹。

第三场考策论,也就是政见时务……讲真,一群闷头苦读的年轻书生,不事生产,不通民生,对政见时务能有多少有用见解?

大多数考卷都是先上半篇歌功颂德的华丽辞藻,再泛泛而谈自己的见解,挤掉水份,里面的干货真没几句。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阅卷官看到一篇用词简单明确,条理清晰,还有几分见地的策论时,难免就眼前一亮,在同僚中传阅还不够,又将此份试卷呈给府试的主考官俞知府:

“大人请看此卷!”

第114章 :拆掉糊名别后悔就行(4更)

“是什么卷子?”

俞知府接过来一看,还没阅看内容,已是认出了笔迹。

他对程卿的笔迹很有几分印象。

谁让程卿关禁闭时给他写过信呢!

宣都府过县试的考生上千,有几个能和俞知府通书信?

程卿那是机缘巧合才有的机会,加上那封信言辞大胆,俞知府自然印象深刻。

那还是三个月前,程卿的字顶多算是能看,并不能称的上好。

到了府试,俞知府圈定第一场头名时,就觉得试卷有两分眼熟,却也没想到程卿身上——此时程卿已经融合了原身的书法技艺,笔迹有了很大变化,俞知府自是认不出。

等把头名圈定再除掉试卷糊名,一看试卷正是程卿的,俞知府也只能赞一句程卿有本事。

人家凭本事考中的头名,他为何要给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