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程珪考了乙字班19名。

两人的成绩摆着,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差距有多大,周嬷嬷一听这消息就知道老夫人会高兴。

果然,老夫人听了这消息,让人叫来三儿媳黄氏:

“珪哥连放假都不回家,一门心思关在书院苦读,他的精力都用在科考上,你这个做婶婶的也要多关心他的衣食住行。”

黄氏急忙辩解,“知道珪哥放假不回来,儿媳已令人送去了新裁的秋衣,过些天的中秋文会珪哥肯定要参加,又给他添了一百两银子,母亲若觉得不够,儿媳命人再送!”

一年一度的中秋文会是南仪盛事,读书人显才扬名结交人脉不说,程珪已经十六岁,二房为了让他专心科考并未给他议亲,但若真有极好的亲事,二房也不会拒绝。

一个少年是否优秀,要看父亲的官职,看家族的整体势力,也要看少年人自己的风仪。

中秋文会,就是最好的场合,黄氏知道婆婆疼爱程珪,自然会把这些事都替程珪打点仔细。

反正是用公中的银子,黄氏真不心疼。

朱老夫人勉强算满意,黄氏只说了秋衣和银子,老夫人发话让厨房每日炖一盅滋补的汤品送去书院。

“一定要看着珪哥喝掉,身子垮了,他的科考抱负怎么实现?”

“还是母亲思虑周全。”

黄氏恭敬听了,自去安排不说,正房里只剩下周嬷嬷和朱老夫人两人,老夫人笑容意味深长:“又是一年中秋文会,珪哥要参加文会,我看那小孽障多半也要凑这个热闹。”

周嬷嬷陪着笑,“他如何能和珪少爷相提并论,老夫人若不喜,不如——”

老夫人抬手制止:“中秋文会有太多人关注,五房的老匹夫防我们似贼,倒不必动手对那小孽障做什么,让他去,看他是受到的奚落多还是赞誉多!”

“那可不好说,文会上才俊如云,或许都没人注意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