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乌金坠 尤四姐 3697 字 5个月前

到了含珍的病榻前,观她神色,又是浑浑噩噩的样子,没有汗出,脸却烧得很红。

夏太医卷起箭袖,探手查看她体温肤色,复又掀起被子按压她腹部,嘴里喃喃说:“额黑身黄、足下热,腹胀如水,得用大黄方。不过这药凶得很,是以大黄加上虻虫、水蛭、蛴螬,炼蜜成丸。用得好,能一气儿拔毒,用不好,兴许就一命呜呼了。”

“啊?”颐行惶惶地,“这不是只有一半的捞头么?”

夏太医说是,“捞一捞,她还有活命的机会。要是不捞,慢慢就油尽灯枯,必死无疑了。”

照理说是不该犹豫的,要是换了颐行自己得病,她宁愿做个干脆的了断,但病的是别人,她哪儿有这决断定人生死呢。

不过含珍尚且没有全然糊涂,她喘着气,挣扎着说:“老姑奶奶,您别担心我。我……病得久了,自己……自己也厌烦得很。好不好的,就这一回吧!夏太医,请您用药,合该我……我活命的,死不了。”

既然有她这句话,那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夏太医又给她放金针,先解了她的热毒,从头到脚一番施为,待拔针的时候已经能见汗了,满头满脑的,不一会儿连枕巾都湿了。

夏太医收拾针包儿,还是那句话,“明儿我让人送方子来。”

颐行忙不迭应了,因含珍这里离不开人,扭头说:“谢谢您了,等她大安了,让她给您磕头去。”

夏太医寥寥摇头,表示不缺人磕头,“好好将养着,活下去比什么都强。”

这可真是位从天上掉下来的神仙太医啊,虽是给含珍瞧病,颐行心里也分外感激他。

他要走,颐行起了一半的身子说:“我送您吧。”

本以为他会说不必,没想到他这回没出声,就看着她那个不怎么有诚意的动作。

颐行大觉得尴尬,忙直起身走到门上,比了比手道:“夏太医,您请。”

门边上正好有盏风灯,便摘下来替他引路。夏太医负着手,晚风里袍裾摇摆,鬓边落发飞拂,见他的几回,他身上都带着一股子洵雅从容的气度,颐行不免对他另眼相看,她早前还以为他是太监假扮的,如今看来是她眼皮子浅了。

他似乎察觉了什么,视线婉转,落在她身上,问:“这么长时候了,你还觉得宫里好吗?”

这期间安乐堂另一个患病的老太监死了,到临了太医基本已经请不动,最后大家是眼睁睁看着他咽气的。

说宫里好,人命如草芥,哪里好得起来。颐行看向墨蓝的天空,叹了口气说:“起码紫禁城里的雪是干净的。我就等着和小姐妹团聚,置个小火炉,涮涮金针菇了。”

夏太医面罩下的唇角抽动了下,迈出安乐堂大门的时候连头都没回,“别送了,就到这里吧。”

颐行顿住了脚,“那您明儿还来吗?”

这句明儿还来吗是必问,仿佛对他的到来充满期待。

夏太医说不一定,“近来忙得很。明天的药方子照着吃,吃得好接着用,吃不好也就这几天的光景了,再看也是一样。”

他说完,顺着金水河一直往南,向英华殿北门方向去了。颐行给的那盏灯笼,他带走了,灯笼挑在前头,替他的轮廓镶了圈金边儿,颐行目送他走远,方转身退回门内。

后来几天含珍照着方子,一天三顿地吃那药,打一开头直犯恶心,但再难受也没撂下。一气儿吃了七天,七天后身上黄气也退了,肚子也不鼓胀了,能正常出恭了,含珍算是大难不死,真正捡回了一条命。

吴尚仪那头呢,得了消息很高兴,亲自来安乐堂瞧了含珍。娘两个唧唧哝哝说了好些,最后扭头对颐行道:“姑娘这程子费心了,我着实感激你。既然你帮了我一回,我自然也兑现承诺,再过两天就是万寿节了,值上正缺人手,你要是乐意,就回尚仪局吧,我看着合适的去处,给你指派个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