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番外

若旁人来问,周掌柜肯定不会说,但许氏自然不同,而且周掌柜看着最近许青川和谢姑娘书信来往频繁,从第一个月的一旬一封,到了后头五日一封,怕是好事将近,所以便都如实相告了。

许氏为人开明,且对许青川有信心,想着和他说得上话的姑娘该是知书达理、光明磊落之辈,同样很有默契地没再让人打听那个姓谢的姑娘。

到了过年前,许青川休沐在家了,突然有些不对劲——有时候许氏去书房瞧他,看他拿着书定定的出神,见她进来才翻过一页。

母子俩促膝长谈了一次,许青川并不瞒着,就说一开始真的是君子之交那么相处,后头也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是过去近两个月通信习惯了,而年头上家家户户要忙,谢姑娘没抽出空来写回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知道归知道,他这几日总时不时出神,看到好看的书想告诉她,吃到好吃的东西也想告诉她。

最后许青川顿了半晌,放下手中的书,又道:“我和谢姑娘坦坦荡荡,来往书信就算展现在人前,也没有半点让人心虚的东西。娘若不放心,可以检查我们的书信。”

自己生出来养这么大的儿子,许氏能不了解?再放心不过的。

她摆手说不用看他们的信件,但心里已经察觉到了一些。

家里没有亲朋好友可以分享这个好消息,许氏按捺不住,就只能私下里和王氏顾茵婆媳俩说。

说完来龙去脉,许氏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他们是十一月相识,现在才两个月,且没谈过什么风花雪月,我寻思着再有几个月,俩孩子感情稳定了,之后就催着青川和人家姑娘挑明,到时候咱家就能办喜事了!”

谢这个姓氏在京城高门大户中不多见,顾茵有印象的,就是有过几面之缘的云阳侯府一家。

不过云阳侯府是几代以前就钟鸣鼎食的世家,听说阖府上下没有一个白丁,而他们家的女孩则更是循规蹈矩,自小熟读女四书的。

和许青川成为笔友的谢姑娘,在这民风还算开放的时代,并不算是特立独行,但放到云阳侯府那样的人家,就有些格格不入了。

而且许氏应也是想着对方是个小家碧玉,所以能识文断字的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条陈规。冒然抬出云阳侯府谢家来,许氏指不定如何心慌。

所以顾茵也没提这个,就道:“那后头婶子要是需要人帮忙操持,可千万别同我们客气。”

许氏笑着连连点头。

…………

一直到正月底,许青川才又收到了谢姑娘的来信。

信中谢姑娘先对她过去这段时间的失联致了歉,又解释说是家中遇到了一些变故,她无奈只得躲出去一阵,现在风头过了,则回到了京城。且还提到家中变故尚未结束,可能过段时间她又不能回信了,那就是又躲出去了。

许青川看她不想深聊,去信上也没探究是何变故,让她这般东躲西藏的,只说让她照顾好自己,若遇到什么困难,也能找他。

两人就还像从前那般只聊诗文和美食。

三月时,春光灿烂,许青川和文琅等同在翰林院供职的青年才俊,受邀赴宴。

办宴的那方是云阳侯府,这侯府里如今正有几位风华正茂,待字闺中的姑娘,众人心知肚明,这是云阳侯在相看未来的女婿。

他们二人就是不愿意过来的,但无奈现在翰林院的掌院曾是老云阳侯的门生。

上峰出面帮着下帖子,他们自然就得给面子。

横竖就只吃宴,少出风头便是。

两人十分有默契地穿着日常的书生袍就去了,并不像其他人那般特地捯饬过。

不过两人俱是一表人才,又面容清俊,即便日常打扮,也没有太过逊色。

而且在宴上,云阳侯还主动点了缩在角落的两人说话。

尤其是文琅,文家第三代里最出色的好苗子,虽然前头被退过亲——但已经是前朝旧事了,那时候老太爷被废帝放了白身,文家不想牵连对方,主动让对方提出了退亲。

云阳侯自然不在意那些,就很属意文琅。

文琅没办法,到后头只能假意醉酒,歪在许青川身上,让许青川扶他去外头散散。

许青川从善如流,扶着他出了待客的厅堂。

云阳侯府下人众多,文琅做戏做全套,出来后依旧做醉酒状,许青川便和人打听了茅房的位置,扶着他过去。

两人装模作样到了茅房,那附近自然是没什么人了,文琅也就不装了,步履稳健地进去如厕。

许青川没怎么饮酒,便走远一些,在附近等着他。

刚走到一个僻静之处,许青川就看到一个做丫鬟打扮的身影鬼鬼祟所地摸到墙边。

眼看着那鬼祟的人影就要手脚并用地踩着假山石开始爬墙,许青川只能轻咳一声。

那人影顿时僵住,丧头耷脑地从假山石上下了来,而后一转身,她却是笑起来,“许兄,你怎么在此处?”

许青川这才仔细端详眼前的“丫鬟”,她穿着桃粉色比甲,梳着双丫髻,和云阳侯府其他丫鬟都是差不离的打扮,但一双桃花眼眸光潋滟,笑靥如花,光彩动人。

许青川认出她来,又垂下眼,弯唇道:“谢贤弟怎么在此处?”

谢姑娘不以为意地摆摆手,“还说什么谢贤弟,许兄该早就知道我是女子了吧?”

许青川微微颔首。

两人虽然在书信来往上越发熟稔,谈天说地,畅所欲言,但真见面时,许青川却仍染很是拘束,并不多言。

谢姑娘倒是比他豁达大方,“相请不如偶遇,还请许兄帮我把把风,我翻个墙就走。”

许青川忍不住又弯了弯唇,正要让她自便,不远处却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和说话声。

谢姑娘面色一凛,快步躲到假山后头,还对许青川招了招手。

许青川下意识地跟着过去,反应过来自己是堂堂正正来做客,并不需要躲躲藏藏的时候,已经在假山后头站定,再出去就晚了。

外头来了两位少女和几个丫鬟,声音都娇娇怯怯。

“这天光实在是好,咱们阖该多出来在府里散散才是。”

另一道娇柔的嗓音道:“姐姐说的在理。”

两人这话是听着没什么不对劲,但从没听说哪家小姐会到茅房附近散散的。所以不用想也知道,这两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冲着装醉的文琅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