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八十六章

这次自家改换门庭的第一个年,武青意也纵着他们,前一天就让人买了好多的爆竹和鞭炮回来。

顾茵听到动静的时候,他们已经放了好一会儿了,出去一瞧,院子里都雾蒙蒙的。

而这还不算,两个小家伙脚边还有一大堆呢!

顾茵咋舌道:“怎么买了这样多?不怕把咱家炸了?”

买鞭炮没数的武青意上前一步,站到了顾茵身边,和她同一阵线,跟着蹙眉道:“就是!怎么买这样多?”

都知道这些都是他买的,一般人也买不到这样多。

顾茵笑着捶他,两孩子也笑起来,一人抱住他一条腿,说一起挨骂不许躲!

武安还笑着吟了一句他刚学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顾野怕他娘接着念叨,想着转移他娘的注意力,故意夸张地拍手道:“好呀,武安念得好!”

顾茵好笑地拍了一下他的背,问他道:“你知道他念的啥吗?你就说好。”

顾野笑嘻嘻地道:“我猜着就是说过年的嘛,肯定是好句子。”

顾茵说你也别猜了,“开年怎么也得让你读上书,到时候你自己就能知道是什么意思。”

顾野脸上的笑一下子垮了下来,小声嘟囔道:“大过年的呢!”

顾茵又忍不住笑,“读书是好事儿啊,怎么倒成了过年不能提的话题了?”

顾野都六岁了,早些还在寒山镇的时候,顾茵就是想让他读书的。

但是一开年,先是改朝换代、废帝南逃风波,后头又是回坝头村修衣冠冢,一家子上京团圆,光是路上的时间就花费了一二个月,在京城安稳下来后,顾茵忙着开新店的事情,眨眼就是一年了。

顾茵虽然没指望自家崽子靠着科举加官进爵,但还是希望他读书识字明理。

看他垮着张小脸,顾茵又安抚他道:“前儿个不还说肚里没墨水害人吗?年后你还写戏不?要是还写,我家小野这么聪明,不用多久,那故事大纲就不用武安代笔了,甚至连唱段都能自己写呢。”

顾野脸上这才有了笑模样,点头道:“也是,我不止要写戏,还是顾氏船行的东家呢,可不能一直当白丁。”

后头笑闹了一阵,王氏让大家都进了屋,先一道吃了一顿甜汤圆。

那汤圆饱满浑圆,白白胖胖,又软又糯,里头填了芝麻、花生等馅料,放了足足的糖和猪油,十分香甜可口。

吃着汤圆,看着老老少少的一家子,王氏又要感叹,说从前哪儿敢想这样的好日子呢?

顾野依偎到王氏身边,“怎么就不敢想了,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往后我让奶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嘴甜起来能把人哄死,王氏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虽心中觉得他说的是孩子话——自己都是国公夫人了,哪儿还能更上一层楼呢?却还是搂着他笑着点头,“好,那奶一定努力活到长命百岁,等着咱家小野孝敬!”

说完王氏就给俩孩子封压岁钱,一个红封塞一百两银票。

“奶最好了,怎么会有这么好又这么年轻漂亮的阿奶呢?”顾野那张小嘴就跟抹了蜜似的,各种好听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把王氏哄得一整天都笑不停。

他们一家子人口简单,过年的时候也没有比平时更热闹,但因为团圆在一处,便已然是再幸福不过了。

后头一家子吃了团圆饭,又在一个屋里一起守岁,和和美美地就到了新的一年。

整个年关,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英国公府隔壁大肆修葺。门口都用幕布围上了,拦了半条街,出入的时候有些不方便。

那也是一座极大的府邸,听王氏说是十一月上头就开始大修,一直修到现在了。也不知道正元帝是准备在年后封赏哪家。

好在两家府邸都极大,虽然外墙挨着,里头的院子却算是隔开。

所以除了偶尔能听到响动和出行的时候需要绕一绕路外,其他时候日常起居倒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年头上是酒楼最繁忙的时候,年初二开始,顾茵就也得去食为天上工了。

王氏跟着她去过一次轻食雅舍,一开始王氏肯定会喜欢这样的地方的,但没成想后头王氏就不想去了。

倒也不是王氏觉得那里不好,而是那里的妇人年龄层和她不相符,只有文二太太算和王氏聊得来。

文二太太还有其他朋友,王氏也不愿意文二太太为了照顾自己,而少了同别人玩乐的时间。

说起来,和她兴味最相投的,还是那位同样姓王的老姐姐。

王氏刚想到她,隔天一大早,王太后就来串门了,还带了一车年货。

那会儿武青意带着俩孩子上街去玩了,王氏在家实在无聊,真让人套车准备去戏园子,就邀请王太后一起去。

在马车上,她们姐妹俩就说起话来。

王太后本来没见到顾野还有些小失望,但兴味相投的人一聊起来,那真是有说不完的话。

聊着家常琐事,没怎么察觉,马车就已经停在了吉祥戏园外头。

戏园里最近还在唱《风流记》,这戏文听到现在戏迷们都烂熟于胸了,只是里头的唱段实在美妙,回味无穷,每次听都有不同体会,而且年头上又正是听戏的好时候,所以虽然演了一个月了,还是很卖座,一票难求。

这次的雅间不用王太后出动侍卫,因为自打食为天和小凤哥合作的戏曲大热之后,顾野特地给他奶争取了个特权——就是让园主留了一个雅间出来,让他奶随时想去都能去看。

别看那园主从前目中无人的,不把他们俩孩子看在眼里,眼下却简直把顾野和小凤哥当祖宗似的供着,无有不应的。

当然了,园主也不是肯吃亏的人,所以留出来的不是顶好的单独一间房间的雅间,而是用屏风搁出来,挨在一处的那种,其实没比楼下大堂安静多少。

不过王氏也不是讲究人,有位置能看戏就成,倒没因为这样而不满意。

两人连票都不用买,王氏靠着刷脸,就把王太后带进去了。

两人落座后,王氏道:“和老姐姐都第三次见面了,到现在还不知您是哪家的呢!这次可再不好忘了,没得只有你寻我。我想你的时候却不知道哪里去寻你!”

王太后真要笑着回答,却听旁边的雅间突然喧闹起来。

旁边突然喧闹起来。

一老一少两个妇人上了楼来,端茶倒水的伙计背对着楼梯口,没察觉有人来了,转身的时候茶汤撒出去了一些,正好洒到那老妇人的衣摆上。

伙计正在忙不迭道歉,“小的有眼无珠,不小心把茶汤洒到夫人身上。老夫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