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八十一章

后来的几场戏,顾野还是先让他娘把关,然后再拿去给小凤哥看。

这戏本一直都没改过,就最后一本,顾野在听她娘说了里头的内容后,把戏本子收起来,没直接去送给小凤哥。

两人现在已经极为熟络了,这天顾野早早地提溜着食盒,等在茶摊。

没多会儿正元帝来了,笑着问他:“这是又带什么好吃的了?”

“是我娘做的蟹黄汤包,请叔吃的。”

这蟹黄汤包是顾茵新推出的贵宾料理,要提前一夜把鸡肉切块焯水,再把猪肉皮剃毛、切掉肥肉,和葱姜等一起熬成肉皮鸡汤。

第二天等肉皮鸡汤凝成肉冻,再煮螃蟹,摘出蟹黄和蟹肉,调猪肉馅料。最后把猪肉馅、肉皮冻、蟹肉混合在一起,再加入调料搅拌,才算是做好了最终的馅料。

包好之后,巴掌大的汤包放在小碟子上进蒸屉,等水烧开后再蒸上十分钟。

刚出锅,顾野就凭借少东家的身份插队拿了三个出来,装进了食盒。

那汤包白白胖胖,晶莹剔透,从食盒里被拿出来的事,里头的汤汁颤颤巍巍的,还冒着热气儿。

尽管当了快一年皇帝,正元帝还是新鲜道:“汤包我之前吃过,个头也就一口大小,你家的倒是新鲜,这么大个儿,我都不知道从哪里下嘴。”

顾野又拿出竹吸管分给他,让他先用吸管把汤喝了。

正元帝照着做了,吸管毫不费力地插.进了汤包,鲜香扑鼻的汤汁立马被吸到了嘴里。

等喝了汤汁,再咬破薄如蝉翼的包子皮,最后吃到鲜美多汁的馅料,真是鲜得恨不能把自己舌头也吞了。

正元帝一口气吃了两个,赞叹道:“你家酒楼的吃食真是没得挑,前头的胡辣汤也比你带我去的那家做的更好,加上这蟹黄汤包,也难怪生意越来越好。”

看到顾野托着腮不吭声,也没碰剩下那个汤包,正元帝询问道:“是有事要说?要在戏文里头推荐你家的汤包?”

顾野点头道:“确实是要改戏,但称赞汤包的能加就加,不能加就算了。主要是旁的。”

戏本子的故事进行到尾声,皇帝和俏寡妇终于解除误会,要把她和小皇子接回皇宫了。

当然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里头出来了个坏皇后。

这个皇后嫁给皇帝多年无子,嫉妒俏寡妇既有皇帝的宠爱,又生了那么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几次用计要除去他们母子。

当然肯定是不能得逞的,皇帝识破了她的真面目,然后废了她的皇后之位,让寡妇当了皇后。

“皇后娘娘是好人,我不想在自己的故事里写这么个坏皇后。”顾野如是说道。

说到这个,正元帝也想起来,翰林学士写到这段的时候询问过他。

他当时不以为意道:“这故事本就是杜撰,爱卿随便写,历来的皇后多了去了,又不是说本朝。真要对号入座,皇帝皇后的戏码那么多,朕和皇后都要忙不过来。”

没想到他没在意,顾野倒是在意上了。

正元帝心头一软,“你见过皇后?”

顾野摇头说没有,“不过我知道她是好的,只是生病了。”

前头顾茵和王氏从宫里赴宴回家,难免说起宫里的事儿。

说的最多的,当然是骂冯贵妃和秦氏两个。然后就是周皇后了。

王氏心肠软,劝顾茵道:“皇后娘娘瞪你的时候我瞧见了,你别放在心上。我看她只是紧张孩子,紧张过了头。”

当时顾茵就点头道:“娘就是不说我也省的,皇后娘娘为咱家解了围,只这一点我们就该念着她的好。”

当时顾野在旁边听了,不大高兴地嘟囔:“她虽先帮了娘,可后头娘就看了两眼小皇子,她自己把皇子抱出来的,干啥瞪你呢?”

他护短,反正谁瞪他娘都不行。

后头顾茵就给他解释,说人不止身体会得病,心情也会得病。

“皇后娘娘现在就像是心情上得了风寒,所以表现得过于紧绷。这并不是她的本意,你会因为有人得了风寒,不受控地在你面前打了喷嚏,就讨厌这个人吗?”

顾野想了想说不会。

之前还在寒山镇的时候,他也得过风寒。

镇日打喷嚏、流鼻涕的,别说家里人,就是他那些小伙伴,都没有因为他病了就讨厌他、疏远他,反而会更加照顾他。

所以顾野道:“皇后娘娘是好人,我们不好拿她做消遣,万一她更不高兴了,她心上的‘风寒’就更不会好了。”

心上的风寒吗?正元帝凝眉沉吟。

过去这些年,他只当周皇后是因为对他心生怨怼,同他离了心,所以才移了性情,故意去做那些让人不愉快的事儿。

却从没想过,现在这样并非她的本意,只是她情绪上、心理上得了病,不受控地表现出了病症。

“我知道了,最后一场的戏本我再改改。”

“那就麻烦叔了!”顾野笑起来,“其实也不用大改,把坏皇后改成坏贵妃就行!”

反正那冯贵妃不是好东西!

分别之后,正元帝回到皇宫,直接奔着坤宁宫去了。

这次周皇后还是没让他进殿,正元帝也不同他争吵,让人搬来椅子,往门口一坐,隔着一道门就开始和周皇后聊天。

不扯什么皇帝皇后的,也不提孩子的事儿,就说过去两人相处时那些令人愉快、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

刚说了不到一刻钟,正元帝正讲到两人刚刚成婚的时候。

周皇后红着脸出了来,让他闭嘴!

…………

十二月初,《风流记》一共三场戏全都排了出来。

喜欢这戏的人实在多,吉祥戏园里所有的戏码都给它让步,早午晚三场,正好能演完一整遍。

就这样还一票难求呢,因为眼下不只是戏迷了——戏迷们听说有这出好戏,早就来看过不止一遍了,现在是街知巷闻,没看过的反而成了异类,都接不上旁人的聊天内容,便是不怎么爱看的人也得买票来瞅瞅。

食为天酒楼趁着这股东风,在开业第二个月就声名大噪,客似云来。

顾茵再一盘上个月的账,利润就达到了五百多两,抵得上过去在寒山镇的时候一年的进项了。

这其中当然还有顾野的功劳,他不止平价买来了质量极其高的戏本,而且也确实很有交友眼光——后续顾茵和小凤哥谈广告费,本以为对方会涨价,毕竟现在人家的戏那么卖座,涨价也在情理之中。没想到小凤哥非但不涨价,反而连事先说好的那十两也不要,直言顾野能把那么好的本子给他们戏班唱,才有了他们声名鹊起的今天,已经是给他们最好的报酬了。

那五百多两的利润,顾茵一开始是拿回家的。

王氏根本不要,说家里的银钱尽够的,而且马上就要发俸禄了,银钱方面根本不用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