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页

“喂,都快高考了,这是在整什么?”曾泰然无语道,“嫌咱们平时考得太高?”

“可能吧。”黄雅琼道,“咱们平时最高分都能上140分,文科班那边附加分能拿到30分,这样总分就有170分,放到高考考场上,不少清京录取生也没有这个分数。”

“唉。”

不过临近高考,他们还是希望自己各科分数能稍稍稳定些,不要出现太大的波动。

纪时在看作文,他顺手借了黄雅琼的试卷,这次纪时光作文就扣了足足17分,黄雅琼扣了10分——在他们班,后者的作文分无疑是这次考试的高分,纪时想看看他们两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主要区别就是,黄雅琼的作文的确没有他的作文那么干,纪时的作文看起来太虚了,虽说议论文需要论据,可他的作文看起来更像是名人事例的堆砌,硬贴上去的,虽说勉勉强强也能贴近作文的要求,可看起来就是不如黄雅琼的作文读起来那么舒服。

“厉害啊。”纪时撑着胳膊,一边发出赞叹声,“事例都是你平时积累的吗?”

纪时的例子都来自于小学课本和《读者》这一类的杂志,但黄雅琼的例子就会带着具体作品的具体某一句话,如果他是阅卷老师,至少他能从这篇作文里感受到黄雅琼丰富的积累,给分的时候自然会有所偏向。

当然,这种优势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拥有了,黄雅琼已经积累了十几年,他想在一年内就达成对方的水平无异于痴人说梦。

文科和理科毕竟还是有所区别的。

当然,和上学期相比,纪时的语文分数已经稳定了不少,只要他能在高考中正常发挥,分数绝对低不到哪儿去的。

纪时也把曾泰然的试卷借过来看了一下,主要是为了对比,曾泰然写记叙文更厉害,议论文还差点功夫,水平和纪时差不多,但纪时发现,他的重点在于论据,就是用一大堆例子去贴近文章的主题,曾泰然却更擅长论证,看起来是在歪七八拐扯一堆大道理,可他的道理偏偏就是能把人说服。